-
演繹屬于自己的人生慷慨——龔學明詩歌創作綜評
龔學明,一位985高校歷史學專業出身的詩人,本有機會成為歷史學研究者,卻對詩歌情有獨鐘,數十年筆耕不輟。
2025-03-21
-
淺議《豐泰庵》中的女性敘事
王彬的長篇歷史小說《豐泰庵》(作家出版社2024年4月)通過明朝末年長平公主的視角,描繪了不同階層、不同性格,但命運同樣悲慘的眾多女性形象。
2025-03-21
-
《舌尖叛逆》責編手記:文學的溫度——葉淺韻與她的讀者
葉淺韻發微信給我說:“‘作家說’視頻后面的留言好讓我感動,還有人說我胖了點兒,太可愛了。
2025-03-21
-
漢語歷史音韻學的集大成之作
《漢語歷史音韻學手冊》是一部集大成的學術著作,匯聚了漢語歷史音韻學領域的頂尖學者,共同探討了該學科的諸多關鍵議題。
2025-03-21
-
《逛書店:從北京到巴黎》:書店里的山河春秋
書店是一個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交流所在,翻開一本書,閱讀一段文字,欣賞書架上的封面,看看色彩與設計,你就開始了與書和作者的交流,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文本的開放性決定了每個人的交流和體驗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人看一本書,哪怕只是瀏覽、或者匆匆瞥一下書的外觀,所得的觀感都有所差異。
2025-03-21
-
紅色文脈的賡續與革命精神的回響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回首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史,文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5-03-21
-
東莞寫作:灣區敘事的實踐樣本
東莞是世界制造業名城,也是著名的“打工之都”,是中國農村城鎮化的典型,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精彩縮影。
2025-03-21
-
在琴聲與劍影中,搭建歷史與當下的精神橋梁
彭曉玲的散文充滿女性的溫潤和纖細,當我讀到她最新的作品——厚厚三大卷的長篇小說《譚嗣同》時,沒想到一位擅長感性抒懷的弱女子竟然能寫出如此厚重之作。
2025-03-21
-
“出走”的困局——姜貽斌中篇小說《最后的銅像》讀后
姜貽斌的中篇小說新作《最后的銅像》(《長城》2025年第2期)以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省城小巷為切片,通過雜志記者張才華與江湖客劉光頭的命運共振,揭開了轉型期“出走者”的現實困局、文化撕裂和精神潰敗。
2025-03-20
-
恍惚之思,其中有道——讀陳先發近作札記
如果說存在著一種可感知的“思想之詩”的話,或許很多人會想到陳先發的寫作。
2025-03-20
-
李昌鵬:關仁山的反傳奇書寫
談關仁山《酒王》的反傳奇書寫時,不得不先說傳奇。
2025-03-20
-
構思精妙 心態溫暖——讀《歸途旅行團》
《歸途旅行團》是一篇構思精妙卻又令人感覺完全是生活自然呈現的小說。
2025-03-20
-
游方與“征賦”——讀《黃河源傳》
涉土游方,覽觀河源。
2025-03-20
-
誠與真與文學的常道——彭學明《爹》談片
一 在《娘》出版十多年后,彭學明的《爹》又與讀者見面了,雖然在文體上,《爹》歸屬長篇小說,但在內在寫作觀念上,《爹》與《娘》一脈相承,它們聯袂成為彭學明最重要的兩部作品,也證明了回歸文學常道的寫作雖然樸素卻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
2025-03-20
-
小說集《春水流》:書寫那些隱入塵煙的“渺小”
“90后”文學博士王明憲在中短篇小說集《春水流》中塑造了他的“卞莊”,寫下了許多“人”的故事。
2025-03-19
-
打工文學:記述改革開放的“心靈史”
2025年央視總臺春晚上,來自蘇州昆山的外賣詩人王計兵為王菲演唱的歌曲報幕,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2025-03-19
-
《看得見的東北》:書寫東北大地的生態能量
李青松的散文集《看得見的東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是一部對象集中、主題鮮明的生態文學作品。
2025-03-19
-
讓故鄉照亮敘事的通途
“故鄉”和“鄉愁”,一直是中國文學敘事的重要主題。
2025-03-19
-
他們都在“暗處散發著光芒”——論孫頻的文學創作
2008年開始從事小說寫作的孫頻,迄今已有十七八載的創作生涯,出版20多部作品。
2025-03-19
-
“都市”里的人間和世界——青年作家“都市寫作”觀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人也有一代人對于城市的觀察、理解和表達。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