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此處——當代的異鄉者與心靈的解剖術
“不過后面跟我就沒有關系了,他自己沉迷到這件事上,說是有種野心,要做普通人的史官,用眼睛寫下普通人的起居注。
2025-03-25
-
《長樂未央》:以人物命運 呈現山鄉巨變
李玉平的《長樂未央》是一部以“新時代山鄉巨變”為題材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講述了福州市長樂區在40年間發生的滄海桑田,觸摸民族復興的脈搏。
2025-03-25
-
醉成一朵泥塊,黑花開滿夢里
這個題目化自臧克家的詩作《炭鬼》:“一直醉成一朵泥塊,黑花便在夢里開滿。
2025-03-25
-
杜安隱《麗日熔金》:歷史褶皺中的三國女性史詩
在歷史的敘事長卷中,女性的聲音和身影總是被置于男性主導的宏大篇章之后,顯得微弱而模糊。
2025-03-24
-
一封寫給家鄉的情書——譚談新作《故鄉》讀后
八十高齡的譚談的新作《故鄉》,與其說是一部關于故鄉的紀實散文集,不如說是一封寫給故鄉的情書。
2025-03-24
-
打開吳宓的“小紅箱”
在當代中國學界,吳宓是一個由冷漸熱的研究對象。
2025-03-24
-
《美麗查干湖》:人們能否從故鄉重新出發?
故鄉如同人的精神臍帶,無論你身處天涯海角,還是宇宙洪荒,只要你活著,它與你千絲萬縷的聯系就不會被切斷。
2025-03-24
-
一本有情之書——評《“文人”汪曾祺研究》
提到汪曾祺,從文學界到普通讀者幾乎都對其倍加推崇。
2025-03-24
-
反經驗、反常識、反表象現實的寫作實踐
黃梵是一個穩健內斂且博學睿智的學院派寫作者。
2025-03-24
-
細描文本的肌理 深探作家的內心
這次以已故作家賈大山小說的審美為主的研究過程,首先得益于對其文本的細讀。
2025-03-24
-
“新工業文學”的現實根基與突破潛能
新時代文壇出現了一系列以“新”字引領的文學命名,繼“新南方寫作”“新東北作家群”等之后,“新工業詩歌”“新工業文學”又成為文學生活領域的“熱詞”。
2025-03-24
-
她們的故事,是女性力量的最好詮釋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自衛戰爭,是中華兒女奮力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戰爭。
2025-03-23
-
《上海記》:以詩性之筆,敘寫滬上風華
“你也在懷舊,我也在想象,這公園也與你有關——你想到它,它就與你有關了。
2025-03-23
-
《動物之山》:童話筆觸下的現實叢林
馬原新作《動物之山》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神奇的動物世界,通過塑造奇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表達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2025-03-23
-
《讓流水記住我們的名字》:在自然的詩意交響中療愈創傷
海勒根那的短篇小說《讓流水記住我們的名字》從瓊的視角出發,將個人苦難與自然哲思相交融,在現實、夢境與記憶的縫隙中,她尋到了療愈童年創傷的“種子”。
2025-03-23
-
《椒麻咖啡》:未能解開的方程式或許是最好答案
讀李慶西的新作,一開始便對題目《椒麻咖啡》充滿疑問。
2025-03-23
-
《逛書店:從北京到巴黎》:書店里的山河春秋
書店是一個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交流所在,翻開一本書,閱讀一段文字,欣賞書架上的封面,看看色彩與設計,你就開始了與書和作者的交流,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文本的開放性決定了每個人的交流和體驗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人看一本書,哪怕只是瀏覽、或者匆匆瞥一下書的外觀,所得的觀感都有所差異。
2025-03-23
-
《鮮花大道》的生命韌性
一口氣讀完呂不二的《鮮花大道》,感觸頗多。
2025-03-23
-
大河如貫 斯文在茲
剛出版不久的《行走的印跡——安平秋古籍工作論談》(簡稱《行走的印跡》),濃縮了作者59年古籍事業的歷程。
2025-03-23
-
解碼戲劇史 重構學術路
在中國現代戲劇史研究中,歐陽予倩無疑是代表性人物。
202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