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情感遭遇算法:互聯網文藝評論的“自發性”難題
“批評”(criticism)與“評論”(review)在很多語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區分,“批評”更多指向文學藝術層面的嚴肅判斷。
2025-03-03
-
從“講故事的人”到“生成故事的人”
從口傳時代到印刷時代,再到如今的數智時代,文學的書寫、保存、傳播、閱讀都隨著媒介的更迭而不斷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2025-03-03
-
萬千幻象和未曾改變的臉
2006年,我念大四,同學們不是搜腸刮肚地寫論文,就是忙著實習、找工作。
2025-03-03
-
陳福民:人與自然的互相發明及“中國深度”
近年來,“生態文學”的概念及其文學實踐正在穩步推進,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熱情。
2025-02-28
-
新鄉土敘事注重時代內涵和審美表達
【當代文學現場脈動觀察】 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
2025-02-26
-
何種“生活”樣態,才能準確擊中我們?
在媒介變革的浪潮之下,人民大眾的生活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文藝形式如何適應新時代人民的審美需求,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創作傳統如何適應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如何在此基礎上守正創新,這是新大眾文藝這一具有生長性的概念拋給我們的問題。
2025-02-23
-
AI來襲,人類寫作如何保持有效性
語言文字傳播的歷史,就是語言使用權力分配的歷史。
2025-02-21
-
“新南方寫作”的邏輯重審與建設性反思
摘要:“新南方寫作”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區域文學寫作的特質,召喚了當代文學區域化再出發的可能性,豐富了當代中國文學版圖與文學史敘述。
2025-02-20
-
AI生成的文本,版權應該屬于誰?
無限猴子與結構蜘蛛 假設有一只猴子,它會一直隨機地在打字機上敲擊鍵盤。
2025-02-20
-
創意寫作優化文學生態
作為一門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新興學科,創意寫作不僅為作家提供系統性的寫作學習平臺,更為當代文學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已經成為文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25-02-19
-
月色很美與三昧真火
哪吒形象的流變史,本身就是一部東亞文化交融蝶變的微縮歷史。
2025-02-18
-
AI寫作:無法逃避,也無需焦慮
最近,DeepSeek火得不得了。
2025-02-14
-
王占黑:當我把寫好的小說發給ChatGPT,卻總得到敷衍的反饋
在當下生活中,我們正越來越陷入一種悖論:一方面城市與“自我”因為追求效率而擴張;另一方面,我們似乎又被牢牢限定在各種既定的具象框架與感覺構造里,逐漸以趨同的方式加入龐大的系統算法之中,成為“困在系統中的人”,這是我們正在面臨著的共同的時代征候。
2025-02-13
-
人工智能時代,文學還重要嗎
摘要:人工智能時代,文學是否仍然重要?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2025-02-13
-
AI不過如此,真作家的意義不會絲毫流失
所謂的AI文學寫作是另一種技術的邏各斯中心主義。
2025-02-13
-
差異和認同:“同時代人”的追問方式
摘 要 在思想文化的追問中,“同時代人”不是一個“自明”的概念。
2025-02-12
-
海量AI作品涌現,我們應該怎么辦?
近來,AI智能技術突飛猛進,DeepSeek在詩詞創作群體中“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為熱議的對象。
2025-02-12
-
技術時代文學為何如此重要
摘要:步入21世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文學的價值和意義正面臨嚴峻挑戰。
2025-02-11
-
汪涌豪:文學閱讀與批評,或從這里開始
向不斷變化的生活敞開 當我11歲時,開始做文學夢,大洋彼岸已有人在新出版的《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以下簡稱《影響的焦慮》)中炸響了“審美自主性”原則,并強調文學批評是一門藝術,它關注的是經典,而人只有調動自身的審美力量才能滲入經典,這個力量包括認知能力、原創性以及豐富的語匯等。
2025-02-11
-
人工智能時代的文學生產
編者按 “文學新批評”今日推出王金芝的《人工智能時代的文學生產》。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