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未央》:以人物命運 呈現山鄉巨變
李玉平的《長樂未央》是一部以“新時代山鄉巨變”為題材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講述了福州市長樂區在40年間發生的滄海桑田,觸摸民族復興的脈搏。掩卷之余,彌漫的滄桑漸漸融化成繾綣的蒼茫。該書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物命運呈現山鄉巨變,突破常規敘述模式,進行了新的有效嘗試。
固然,山鄉巨變題材離不開時代、事件,在表現落后與進步、衰竭與振興的現實沖突時,要以具體而微的事件予以呈現,事件要立于新時代新征程來設計、把握和處理。但是,長篇小說的核心使命是塑造人物,僅僅滿足于敘述事件對長篇小說來說是不夠的,必須以人物塑造為主、事件構造為輔。《長樂未央》有事件、有人物,從人物沖突中產生故事情節,用一個意外重逢集結20多個人物的命運變遷,在一個點狀空間里濃縮40年光陰,時光流逝的感嘆讓小說散發切膚的溫度。
這個點狀空間是長樂濱海佰翔假日酒店,小說男一號倪水萍獨自來此度假,意外遇見故人,故人在欣喜之下召來了倪水萍的20多個故交,重逢讓人感嘆40年人生變故,帶出十幾組不同的故事,由此呈現家鄉長樂的滄桑巨變和時代變化。山鄉巨變這一題材天生就是宏大的敘事,無論設計多少人物,都需要多角度的切入和不同敘述角度的梳理。《長樂未央》中,每組人物的故事對應著長樂區域發展的某起真實事件,所有人物又都因為事件的遭遇與倪水萍發生關聯,形成金線串珍珠般的章法。
小說基本涵蓋了長樂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40年發生的重要經濟社會事件,不同類型人物的命運變遷分別折射出這些事件的演繹。這個構思特征從小說通篇十幾個章節的小標題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比如,“楊之為與他的走私貨”“卓平原與他的歪門邪道”兩個章節,講述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的特殊時段,長樂村民從海上通道走私臺灣商品的故事;“林芬芳與她的地下錢莊”“凌見星與他的金融夢”兩個章節,講述長樂民間標會運作與金融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沖突;“何長湖與他的偷渡客”講述長樂人偷渡美國形成華人勢力“福建青年幫”的冒險故事;“黃海浪與他的養殖大戶”講述長樂海洋養殖業跌宕發展的艱辛;“高山遠與他的紡織業”講述長樂紡織業從長途販運起步走向規模生產的故事;“倪水聲與他的煉鐵成鋼”講述長樂鋼鐵產業從市場風浪中打開局面的故事……小說中20多個人物的命運變遷,見證了長樂每一個時期的變化與發展,從長樂撤縣設市到長樂撤市設區,從長樂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到第一條通往長樂的地鐵開通,小說人物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者,與長樂的發展血肉相連。
《長樂未央》通過敘述的快節奏和描寫的慢停頓,繪就變故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展露的命運軌跡合理而自然。但是,對于切合時代精神與閱讀趣味而言,小說僅停留在人物的鮮活和形象的飽滿上是不夠的,還應當具有積極的人生取向和風尚引領。《長樂未央》講述的人物都是普通百姓,可謂小人物大精神,構成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應當說,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某種程度上就是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長樂未央》塑造的這群典型人物,其精神特質、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有機融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倪水萍堅忍剛強、百折不撓,他的人生沒有波瀾不驚的經歷,倒有漂浮不定的際遇。出生于長樂海邊村莊一個貧困家庭,苦難的童年給了倪水萍對詩與遠方的向往,與生俱來的文才鋪墊了他的命運軌跡。他有一個筆名叫刀力,系遠近聞名、受人愛戴的神秘自由撰稿人。對倪水萍40年生活歷程的敘述,起于倪水萍以相片題詞嶄露才華,繼而代寫求愛信改變三人命運,引出長途販運尼龍蚊帳賺取第一桶金,然后是漂泊各地,收于自由撰稿人刀力的作品影響,從文學的生命內核發散出文學創作的作用,淋漓盡致地呈現了一個作家的命運蹤跡,反映出長樂40年區域發展的滄桑巨變。
(作者系福建省作協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