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云之上》綻放警察榮光
近日,懸疑刑偵題材劇《烏云之上》于愛奇藝迷霧劇場熱播,該劇圍繞數起大案“迷霧”,濃墨重彩地講述了人民警察捍衛公平正義的故事。
2025-04-11
-
AI劇制的“人味兒”從哪兒來
過去的一年,當AI創作風潮拂過微短劇3.0的浪尖,勢必掀起新技術賦能創作的風起云涌。
2025-04-11
-
舞臺創演不能“唯大制作論”
舞臺藝術作品演出時間的長與短,其實是一個辯證的話題。
2025-04-10
-
數字時代,警惕藝術行業“頭部集中”現象
數字時代,網絡傳播的迅疾與社交媒體的發達,表面上看,似乎為藝術行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實際上,由于資本推動、算法推薦、網絡效應,以及價值評判標準單一與文化消費習慣從眾等等因素,反而加劇資源和注意力向“頭部”集中。
2025-04-09
-
中文譯唱讓外國歌劇“聽得懂”
1956年,改編自法國小仲馬同名小說的歌劇《茶花女》被搬上中國舞臺,這是新中國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劇。
2025-04-09
-
“活”的美學:古輿圖畫中的江南風情
明代錢穀、張復繪制的《水程圖》冊頁,以圖紀行全面呈現從太倉的宅邸小祇園至北京通州的大運河沿岸84處重要地景。
2025-04-07
-
歷史精神的當代表達
以民族英雄岳飛為題材的戲曲作品很多,廣州市粵劇院延續了這一傳統,新近出品了新編歷史粵劇《精忠魂》,從傳統文化當代轉換的視角切入,演繹了一部時代感鮮明、舞臺呈現完好、藝術完成度較高的作品,滿足了當下民眾對民族文化認同和傳統價值再確認的文化需求。
2025-04-07
-
一個或十三個
近期引入國內的《初步舉證》是英國國家劇院的話劇高清影像現場實況,也是2022年倫敦劇圈里口碑爆棚之作。
2025-04-03
-
AI生成吉卜力畫風,算不算侵權?
日前,OpenAI更新GPT—4o文生圖功能,在新技術的助力下,大量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風格的AI圖像。
2025-04-02
-
方寸間的變奏
搗亂 邊坤平 書里的星星 李學軍 開卷有益 趙乾宇 藏書票創作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伴隨著藏書者的個性化需求而發展。
2025-03-30
-
《長征組雕》背后的精神尋根與藝術突破
雕塑是在空間中建立的精神的實體,以其藝術感染力激勵、鼓舞人民。
2025-03-28
-
“刷”短視頻的背后,觸感審美正在興起
短視頻已成為一種深嵌至大眾日常生活縫隙的文化現象。
2025-03-27
-
仰觀于天:藝術作品中的天文與星空
彼特拉克《時間的凱旋》(局部) 維米爾作品《天文學家》 利弗·弗斯舒爾作品《鹿特丹上空的1680大彗星》 文澤爾·哈布立克作品《星空:嘗試》 卡斯蒂略金字塔在特殊光照時刻形成羽蛇神的“光影蛇形” 今年2月,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包括月掩土星、金星伴月、月掩火星、“七星連珠”等天文現象,引發了大量關注與討論。
2025-03-27
-
慎把“爭議”當流量密碼
“人物越有爭議,節目越有看點。
2025-03-25
-
當AI遇見音樂,何以實現音樂生態的螺旋式演進
在科技浪潮席卷的當下,文藝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音樂的創作與傳播也不例外。
2025-03-24
-
昆劇百年的生生之思
《昆劇百年薪火傳承傳播研究》,鄒元江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 2024年9月,鄒元江教授的新著《昆劇百年薪火傳承傳播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5-03-24
-
以影像為光,照入戲劇夢世界
影像戲劇《1033》劇照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飛速進步,20世紀末期戲劇影像化便開始風靡歐洲、北美等地區,從21世紀初開始戲劇影像化也迅速普及和應用到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發展的潮流。
2025-03-21
-
NTLive,不只用攝像機記錄戲劇那么簡單
電影《初步舉證》劇照 追光、桌椅、書架,只有一位女演員,極簡的舞臺設計構成了整個戲劇敘事空間。
2025-03-21
-
《Flow》:一劑消融認知積習的溫柔良藥
電影《Flow》中文版海報 第97屆奧斯卡角逐中,《Flow》(中譯片名《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一同提名的《荒野機器人》《頭腦特工隊2》《無敵掌門狗》等實力強勁的對手,奪得年度最佳動畫長片。
2025-03-21
-
盼中國原創音樂劇不止“十二時辰”
一口陜西方言的串場人不斷地報著時辰,一段旗語舞出虎虎生氣,一位法國演員的演唱贏得掌聲,上元夜的燈和舞,舞臺兩側的鼓和琵琶、簫,造型似盧舍那的佛頭斜掛在高空,幾何感構成的高平臺上演繹生死一念間,還有IP的加持和原著本身的懸念重重,還有不同曲風的歌曲,有唐樂的調式,難唱的半音,有饒舌似的唱段…… 忽而,嘗試了中國戲曲表演和音樂劇的融合,比如打斗的場面;忽而,有一點主旋律話劇的味道,比如城墻上的唐朝戰士。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