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為光,照入戲劇夢世界 ——試談影像戲劇《1033》溫情下的創新
影像戲劇《1033》劇照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飛速進步,20世紀末期戲劇影像化便開始風靡歐洲、北美等地區,從21世紀初開始戲劇影像化也迅速普及和應用到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發展的潮流。作為2024年度“大戲看北京”文藝創作孵化平臺·青年人才項目系列成果展演劇目之一,影像戲劇《1033》無論是從故事情節到主題主角,還是從劇場座位上的劇目圖冊到劇終的劇組宣講,都用心地構筑了一個溫情的夢世界,而穿插其中的影像恰是照入夢世界的那道光。
夢幻般的影像戲劇世界
當前,戲劇影像化在中國呈現兩種發展趨勢:一是戲劇影像數字化,用攝像攝影設備實錄或藝術化記錄舞臺情境下演員的表演,以影像再現戲劇世界。如國家話劇院《抗戰中的文藝》既有舞臺現場演繹,又有電影視角的呈現。二是影像化戲劇,在傳統戲劇表演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影像技術,將影像與戲劇表演相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如國家話劇院《茶館》《雷雨》,以及北京人藝《哈姆雷特》等都試圖運用影像技術使戲劇表演更豐富、更鮮活。《1033》恰屬于典型的影像化戲劇,影像不再只是戲劇的輔助手段,而是成為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演員、舞臺、燈光、音效等元素共同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戲劇世界。
《1033》是一個關于造夢的故事。劇中女主人是一名“實習造夢師”,正在努力“轉正”;而她的狗狗是一位“高級造夢師”,在離開之前,悄悄地為女主人造了一個夢。夢中,狗狗陪伴她抵達1033公里外的夢工廠,先后助力她為巴士司機構建了“速度與激情夢”、為仙人掌構建了“英雄夢”,通過多重夢境的歷練幫助女主人成為真正的造夢師。而女主人恍然大悟,開始第一次獨立造夢,為狗狗構建了“我們在一起”的“陪伴夢”,狗狗決定永遠留在這個夢里,最后她和她的狗狗在夢境實現了相依為伴、永不分離。
夢是影像戲劇《1033》的主題,而切換夢與現實的媒介則是舞臺上的數個幕布作用的白色板。整個舞臺呈現極簡風格,場景道具非常簡易,除綠植、標識牌、羽毛、行李箱等,就是矗立舞臺中后側的數塊白色板狀幕布。無論是“速度與激情夢”“英雄夢”,還是“陪伴夢”,投射在幕布白板上的光怪陸離的影像,則成為推動劇目情節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隨著舞臺外放映機的介入,不同夢境里,在奇妙的背景音樂的映襯下,一幀幀手繪簡筆畫影像投射在幕布上,有著城市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有著大自然里的云朵、小鳥、鮮花,甚至還有著數字、形形色色的人像……不斷切換、前進或旋轉,自然而然地融入情節,實現了時空的切換與跨越,帶領觀眾穿行在詼諧、夸張又不乏浪漫、溫暖的夢之旅程。
獨特的二元敘事模式
在《1033》的舞臺上,雖然影像營造的夢境是豐富且光怪陸離的,但整個劇目只有兩位演員飾演的兩個角色:女主人和她的狗狗。兩位演員非常投入,無論是肢體語言溝通還是對白互動,表情生動、動作絲滑、配合默契,將一位“追求夢想”的女主人和一只“善解人意”陪伴左右的寵物狗塑造得鮮活而有個性。這兩個角色在劇情推進中相互獨立又相互輔助,不分主次,構成了獨特的二元敘事模式。
在劇情之初,女主人和她的狗狗交流時的一句臺詞:“夢是非常狡猾的,需要馴服它”,讓觀眾不禁想起《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之間有關“馴服”的故事。在《小王子》中,小王子游歷了六個星球,遇見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蛇、沙漠花、扳道工、狐貍等等,因放心不下他的玫瑰,最終回到了屬于自己的星球,回到了他的玫瑰身邊。在《1033》夢世界里,狗狗多次提及“我的時間不多了”,但一直努力陪伴女主人身邊,進行多重夢境的歷練。最終,狗狗幫助女主人完成身份轉正后即將離開時,女主人幡然醒悟,獨自為狗狗構建了一個“兩人陪伴在一起”的夢境,陪伴成為相互馴服、相互依戀的同義詞。
在二元敘事模式下,故事情節不斷推進,特別是矛盾沖突的顯現,都是以一方的離開或疏忽為始,以一方的回歸或醒悟為終。正是這種二元敘事模式,讓《1033》在夢想與現實相互關聯下成為頗具溫情的暖劇。它講述了人與寵物之間的依戀與情誼,詮釋了陪伴在人追求夢想、奮斗前行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造夢中的瑜與瑕
影像戲劇《1033》集結了國內一線青年文藝工作者擔綱主創團隊,處處體現了藝術創作生產和服務中的巧思與創新。該劇編劇過去多寫舞劇劇本,這是其首次勇敢嘗試寫戲劇劇本。飾演女主人的演員將其家鄉距離北京的實際距離1033公里,嵌入了劇目夢工廠之標簽。飾演狗狗的男演員是北京舞蹈學院科班學生,雖長于舞蹈動作表演,但亦嘗試出演舞臺戲劇。負責宣傳策劃的人員不僅擔負了影像里一幀幀簡筆漫畫的手繪任務,還精心設計和制作宣傳物料推廣。放于劇場座椅處的宣傳手冊細節之處體現了巧妙用心,在常規的劇情簡介、創作團隊介紹之外,增加了造夢宣言等互動DIY區,加強與觀者的互動。劇目結束后創作團隊的見面宣講,以及特制“小狗餅干”的發放,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些處處展現了劇目之溫情和團隊之用心。
優秀的作品總需要一個打磨提升的過程。《1033》在影像戲劇敘事、表演、宣介等方面呈現出探索之銳氣、創新之亮點,但仍有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比如,對劇名《1033》的點題與闡發,只在劇中影像中閃過“1033”字樣圖片,如果沒有創作團隊劇終后的解釋,會讓人不解其意。再如,多重夢境的起承轉合處不太明確,女主人為何要成為“造夢師”,從巴士“速度與激情夢”到仙人掌的“英雄夢”,乃至“陪伴夢”之間的切換略有生硬,如有進一步交代或鋪墊更符合情理。
總而言之,影像戲劇《1033》的探索與創新,對追夢的執著與陪伴,如同冬日里一道暖陽,能給觀者溫暖與撫慰,讓人共情和回味。
(作者系梅蘭芳紀念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