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父親斗智斗勇讀《洗澡》
記得在念高中的時候,我發現了家里一件蹊蹺事——父親在看我不知道的書,他時而拍案懊惱,時而眉頭舒展,時而放聲大笑,笑到一半,望向我們的房間,笑聲又戛然而止。
2024-11-12
-
林長民:兼容中西、立足民本
編者按:林長民,字宗孟,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書法家,也是林徽因摯愛的父親。
2024-11-12
-
馮雷:尋訪京畿現代人文故跡
我今天要講得題目是“尋訪京畿現代人文故跡”,這是一個比較學術化的表述,其實對于我來講,最開始就是“逛胡同”,在逛的過程當中,慢慢有一些發現和一些想法。
2024-11-11
-
謝六逸的新聞人生
謝六逸 謝六逸曾擔任《國民》總編輯 11月8日是記者節,這一天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的節日。
2024-11-08
-
張曉磊:與艾蕪先生《南行記》的一份緣分
艾蕪《南行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若不是《北京日報》的編輯老師問起,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本深入心田的書籍。
2024-11-08
-
抗日烽火中的晉察冀文藝
華北聯大文工團團員合影 晉察冀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創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被黨中央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2024-11-08
-
商金林:在文獻中讀懂文學
商金林 1982年9月,商金林(左)拜訪葉圣陶(中)。
2024-11-08
-
論新時期文學話語的“生產史”
眾所周知,經歷了艱難時世的當代文學在新時期迎來了久違的春天,在這個文壇回春的季節,大量復刊和新創的文學期刊如雨后春筍。
2024-11-07
-
“讓讀者方便找到需要的家譜,這個任務很重”
顧廷龍(左二)在指導“盛檔”整理工作。
2024-11-07
-
李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初為人師是我大學畢業,在四川渠縣三匯中學支教之時。
2024-11-07
-
南懷瑾改對聯
抗戰時期,南懷瑾曾在部隊任教官。
2024-11-07
-
晚交殊密:錢仲聯與程千帆的學術友誼
1981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了首批博士生指導教師(即“博導”)名單,列名者皆為一時之選,代表了當時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水準。
2024-11-06
-
文苑英華照人間——悼念程雪莉女士
她匆匆地走了,沒有為我們留下一句告別的話。
2024-11-06
-
李大釗在天津的幾次演講
李大釗在天津傳播革命思想的主要方式,就是發表演講。
2024-11-06
-
盛宣懷的當鋪
1908年左右的盛宣懷 一 兵燹之際,往往是文物珍寶易主之時,尤其是當戰禍發生在文物淵藪之地時,光緒庚子年的北京城即是如此。
2024-11-05
-
郁達夫筆下的魯迅“細節”
與魯迅有過直接接觸,寫出最好紀念文章者,女性自然是蕭紅;男性呢?筆者以為是郁達夫。
2024-11-05
-
關于茅盾創作《列那和吉地》的時間
不久前偶然發現茅盾的小說《列那和吉地》的文后,有作者茅盾落款的寫作時間和地點“1941年,桂林”的字樣,因為這篇小說是研究茅盾在新疆,研究茅盾家庭生活的重要資料,我讀過多遍,也許是熟視無睹的緣故,沒有注意到小說文末的寫作時間地點有什么問題。
2024-11-05
-
從新史料看徐志摩與蔡鍔
1926年11月9日,上海《時報》“本埠新聞”欄目刊載一則簡短消息《蔡鍔十周年昨日之公祭》: 昨日為蔡公松坡十周年忌日,松社同人暨各學校團體等公祭于文監師路華商別墅正廳。
2024-11-05
-
馮其庸下“笨功夫”
《紅樓夢》研究名家馮其庸的學術歷程,下的都是“笨功夫”。
2024-11-05
-
《九陰真經》文獻學
在金庸“射雕三部曲”中,《九陰真經》是掀起江湖風云的第一武功秘籍。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