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舍離》創作談:一次邂逅
有一次整理照片,我不知不覺地翻到兒子小時候的模樣。
2024-05-21
-
鬼金:虛構的自我及他人
在過去的時間里,無論如何我不會想到,我竟然從一個吊車司機成為一個靠虛構來鬻文為生的人,在虛構中尋找世界和自我的真實。
2024-05-20
-
《葉落無聲》創作談:為了紀念他們的青春歲月
《葉落無聲》是在猶豫中寫下來的,一直拿不準要不要寫,畢竟它是藏在上一輩人心里的事情,他們并不想提及,我有必要寫嗎?但最終,我還是寫了。
2024-05-20
-
占巴:我想展現被生活禁錮的人
我出生在四川阿壩一個山區農村里,生我那天,家里人出門到遠山的開荒地里打青稞,阿媽一個人在漆黑的灶房里生下了我。
2024-05-17
-
《親人》創作談:在箱子里回憶往事
因為寫創作談,我重讀了《親人》這篇小說,里面的一些情節我覺得像沒寫過一樣,跟我不熟。
2024-05-14
-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2024-05-13
-
捍衛自己的心靈史 ——《少許灰燼》創作談
“只穿香奈兒5號”:感受力 讀完《少許灰燼》這本小說的朋友說,里面的情緒激烈震撼,幾乎讓人承受不住。
2024-05-10
-
楊曉升:在非虛構和虛構間切換
今年初,我先后出版了兩本小說集《龍頭香》(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和《海棠花開》(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2月)。
2024-05-09
-
感恩我的十年工人生涯
《于無聲處》問世40多年以來,有無數記者、觀眾或者朋友問過我同一個問題:你怎么會寫這個劇本的?我理解大家共同的疑惑:你不過是上海一個200多人小工廠里最底層的普通工人,家庭也沒有任何政治背景(我劇本寫完了,快上演了,我父親還在外地輪船上監督勞動呢),你怎么會想得到,而且又真的敢去挑戰這個當時最尖銳、最敏感的題材的?!我則一律從那位1976年4月5日從天安門廣場直接上火車來到上海的“陌生的朋友”說起。
2024-05-07
-
汪雨萌:語言之力
微型小說篇幅不長,往往更看重語言之力。
2024-05-07
-
朱慶和創作談:口是心非
剛學寫詩時,那是二十多年前,初生牛犢,意氣風發,一副找到了詩歌真理的模樣。
2024-05-07
-
《買話》:聽聽你的故鄉會跟你說些什么
劉耳的名字原來叫做劉二。
2024-05-07
-
薛舒:當謊言不被拆穿
事情要從我兒子小時候說起,大約在他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寒假前開家長會,老師把我召進辦公室,拿出一張試卷,指著簽名處問我:“這是媽媽簽的名嗎?”我一看,紅色的分數旁邊是我的名字,端正而又幼稚的字體,顯然是兒子的“杰作”。
2024-05-07
-
保冬妮:在山林里歡笑在山林里成長
我不是塞罕壩人,我是北京人。
2024-04-29
-
王方晨:終歸動物很迷人
從沒想過變成鳥的孩子,大抵沒有吧。
2024-04-29
-
林檎:局部最優解
曾經撿過兩只小貓。
2024-04-28
-
“書蟲”研究,看似無意義卻足夠有趣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時間之口》有一文講“在圖書館的幽暗中度過一生”的衣魚或白魚,我讀了非常喜歡,抄在筆記本里不算,又去網上搜索衣魚的介紹:它是書蠹中的一種,有很多別名,如蠹魚、蟫、壁魚、銀魚,等等,古代詩文中經常出現。
2024-04-26
-
祝勇:擇一事,終一生
我很早就對漢字表現出由衷的迷戀。
2024-04-25
-
方言:走到《疊山》這兒的路
葡萄酒廠釀酒工,雞蛋推銷員,代課老師,放線員,質檢員,電焊工,瓦工、施工技術員,造價員,招標師,工程監理工程師,裝飾督導工程師,某鋼構工程公司總工,某裝飾公司經理,某建筑公司項目經理,某飯店經理,某風投公司經理,某月嫂公司經理,某項目包裝公司經理,某監理公司副經理,新華社短期文字編輯……時至今日,我一共從事了二十五個職業。
2024-04-24
-
呂新:關于《深山》
王永豐的兒子王七峰用剃頭刀把自己割死的那時,我們還年幼,因此完全不知道他具體割的是哪個部位,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是脖子還是其他什么地方。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