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芝萍:關于使用左眼
三年之后,我重新以個人寫作者的身份面對生活。
2024-02-20
-
禹茜茜:石榴花語訴說文學青春
長篇小說 《石榴花開》 禹茜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寫長篇小說,是作家的夢想。
2024-02-20
-
以自然為鏡——我的自然文學閱讀與寫作
我的童年是在贛中南山區度過的,十四歲進城讀書以前沒有離開過鄉村;中專畢業分配在離出生地不遠的鄉鎮機關,基層工作、生活十五年——我依然和自然山水保持著緊密聯系。
2024-02-19
-
文學方生方長 鄉土常寫常新
因所處時代環境有別,即使都屬于鄉土書寫,不同代際的作家所寫的作品自有不同。
2024-02-19
-
湯成難:夜深人靜,一條狗給了我踏實與溫暖
我小時候因為結巴,幾乎沒有玩伴,唯一和我形影不離的是一群狗。
2024-02-18
-
久久:寫遙遠的事,讓更多人看見
2023年初,陳沖在微信上發來兩張民國報紙的照片,是一篇寫她外曾祖父史蟄夫先生的短文。
2024-02-18
-
劉亮程:在語言的地老天荒中
《本巴》是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
2024-02-18
-
李一默:她從虛茫處走來
《對岸》應該是我寫下的第一篇關于愛情的小說,當然,故事純屬虛構,人物在生活中亦無原型,我僅僅對“對岸”這個詞語充滿興趣。
2024-02-08
-
薛舒:尋找自己,或那些看不見彼此的人
關于對未知的恐懼,或被誘惑 2023年上海書展期間,我的小說集《最后一棵樹》在上海圖書館舉行新書發布會,主持人走走問我:你有沒有覺得,你的很多小說,有種……她一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或不好意思說出某個詞,但我知道她想說什么,接話道:“有種鬼里鬼氣?”她笑,隨即問我:你喜歡聽鬼故事? 她的問題瞬間把我拉回了童年。
2024-02-04
-
《比喻》創作談:捍衛人類真實的心靈
某個意志將我投入世界,好像一粒麥種,向上的訴求迫使它首先落在一撮不起眼的土里。
2024-02-04
-
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明亮
前言:我喜歡人間的美好薄如紙張 光照到哪里/哪里就明亮/水流經哪里/哪里就潮濕/很多事物被事物決定/也被事物引領//為了引入光,發明窗/為了引入水,開鑿溝渠/為了自由,團結和愛/發明了文字/詩歌,散文,小說……//不否認明亮/也不否認陰影/不否認漏洞百出/也不否認順理成章/我們不發光,只是被光照耀//讓人刻骨銘心的/不一定是傷口//更有愛和被愛/熱愛,讓收獲更多/被往事薅過衣領的人/也會被時光撫摸著后背 人生有涯,從起點到終點。
2024-02-04
-
林森:有時足夠慢,就是足夠快
在《心海圖》的結尾,我畫蛇添足,寫了幾句“附記”: 海南有文昌籍先賢某某,少年赴香港,供職于英國人船上,后貨船遇襲,其于海上漂浮一百多天,艱難求生,其事甚奇…… 我并不諱言這個故事是有原型的,我沒法無中生有。
2024-02-01
-
陳彥:說說《星空與半棵樹》
這部小說的初稿是寫完長篇《西京故事》后,拉拉雜雜寫下的,因為有很多事情還需要拉開時間距離再看看,就放下了。
2024-02-01
-
王秀琴:小說是生活擊碎我的那道光
小說是門手藝活兒,而我從小就生活在手藝人群當中。
2024-01-31
-
南翔:如何把小說寫得雋永——《洛杉磯的藍花楹》自序
小說尤其是短小說(“短小說”的概念,有人說,包括短篇小說和不長的中篇小說),如何寫得雋永,這始終是一個難題,換言之,此亦應是小說家追求的一個緊要目標。
2024-01-29
-
詩性的追索——讀李莊小說《押送》
李莊是個詩人。
2024-01-28
-
《我只告訴你》:那些遺失的美好也值得
這是一個關于童年的故事。
2024-01-28
-
杜嶠:悲欣再許一時慳
有沒有某一刻,你覺得自己像一張網?不,不是那種像揚旗一樣被拋向廣闊江面的大網,不是那種與生死息息相關的壯烈掙扎,是花鳥市場里常見的那種塑料桿小網,斜斜地浮在別墅樣的水族箱里。
2024-01-25
-
偏執者的痛——《載空者》創作談
“公主與王子從此過上了幸??鞓返纳睢薄@是很多童話的結局。
2024-01-25
-
我們家的文學事之一:文學這個淵源
有些人,總是跑不出一些事,是命里注定的,是由血脈連著的,這是命運。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