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以筆墨見高度
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題跋中寫道:“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
2023-12-08
-
中國畫:“意”的特質比筆墨更重要
董其昌仿倪元鎮山水冊頁的一開,右邊是畫,左邊是題詩。
2023-12-08
-
饒宗頤與嶺南四君子合作畫重提文人合作精神
畫作里的山水與雜樹掩映生姿、靈芝奇石與水仙相映成趣,一大一小、一明一暗、一聚一散,主客分明且和諧共處,若非仔細查看題款,只會以為每幅畫都出自一人之手,定然不知其由不同畫家合作而成。
2023-11-27
-
海男說她的色域漫記
熱烈的秋天(布面油畫) 海 男 作 海男說,在她出生以后就開始畫畫了:在金沙江灼熱的沙礫之上,是碩大而鮮艷的紅色木棉花,她曾跟隨父母在這條江岸生活過一段時間。
2023-11-27
-
山水畫筆墨走向何處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關鍵詞對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精準提煉和系統總結。
2023-11-27
-
熔鑄古今 匯通中西
18.03.2008(油畫) 趙無極作 攝影:Dennis Bouchard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欣賞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等人的藝術作品,以及趙無極中西合璧的畫作,讓我提升了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
2023-11-23
-
鐵線錚錚繪風骨
雷婆頭峰壽者(中國畫) 吳永良 近日,由潘天壽紀念館主辦的“風清骨峻——吳永良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在該館舉辦。
2023-11-10
-
只此青綠 賦彩時代
“余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淺絳、水墨雜出”——明代文徴明曾以此概括中國傳統繪畫中對古法的追慕。
2023-11-09
-
維米爾式場景:用封閉的再現空間表現獨處的女性形象
維米爾是17世紀荷蘭僅次于倫勃朗的重要畫家,憑借帶有神秘詩意的畫作而聲名遠揚,他的創作數量不多,卻精細異常,相關解讀一直是西方藝術史研究的熱點之一。
2023-11-09
-
名畫謎題:目光的交互與不可見的在場
《宮娥》(畫中左一為正在作畫的委拉斯凱茲) 達利創作的《宮娥》變體畫 迭戈·委拉斯凱茲(1599—1660)是西班牙黃金時代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2023-11-02
-
任伯年:筆無常法,雅麗豐繁
任伯年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的開拓者,是“海上畫派”以兼工帶寫的花鳥畫和人物畫為特征的前期代表人物。
2023-10-31
-
推開藝術之窗 看向北京風景
萬壽春雪(布面油畫 1979年) 戴澤 作 1946年,剛剛結束了學生生涯的戴澤收到徐悲鴻的邀請,赴北平藝專擔任助教。
2023-10-27
-
文化記憶與生命共同體
桑葚樹(油畫) 【烏克蘭】羅曼·奧巴林斯基 作 今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2023-10-27
-
趙無極:卓立于東西格局之上的浩然大道
09.03.65(油畫) 趙無極 1936年,在國立杭州藝專學年結束的國畫考試中,老師潘天壽要求學生們畫一張山水,一個平日只愛畫西畫的二年級學生在宣紙上涂抹了一個大大的墨團,之后便收起畫具,揚長而去,這個舉動惹怒了一向溫文爾雅的潘天壽,當即找到學校要求開除這個學生,他就是趙無極。
2023-10-26
-
明快的色彩 樸素的情懷
打水的姑娘們(油畫) 潘義奎 由中國國家畫院、民革中央畫院主辦的“潘義奎油畫展”日前在中國國家畫院國風堂舉辦。
2023-10-26
-
絲路畫卷 妙筆同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外美術交流活動廣泛開展,人們在藝術對話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
2023-10-12
-
經典意識 當代立場
《隋楊文思墓志》題跋 孫曉云 《唐顏真卿書郭虛己墓志》臨寫(局部)李國勝 創作 杜鵬飛 編者按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日前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23-10-08
-
與古為徒 與古為新
繼承和創新是古老的話題,也是每一代書法人共同的話題。
2023-10-08
-
多彩金秋畫不盡
秋天的帕米爾(水彩畫)陳堅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2023-10-08
-
文徵明與《惠山茶會圖》卷
《惠山茶會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明) 作 《惠山茶會圖》卷是文徵明中晚年較有代表性的細筆山水作品之一,此圖描繪了文徵明與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游覽無錫惠山,并于山中“第二泉”邊飲茶賦詩的情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