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義奎油畫展舉辦—— 明快的色彩 樸素的情懷
打水的姑娘們(油畫)
潘義奎
由中國國家畫院、民革中央畫院主辦的“潘義奎油畫展”日前在中國國家畫院國風堂舉辦。展覽分人物、風景、寫生三個部分,展出80件作品,是潘義奎近年來油畫力作的集中展示。
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二代留學俄羅斯的代表性畫家,潘義奎師從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列里·列德涅夫,其創作體現了巡回展覽畫派與印象派共同作用的影響。他善于在畫面中通過色彩、構圖、節奏等方式制造藝術沖突,將暢快自如的筆法、高度概括且堅實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
潘義奎的肖像畫與民族文化題材創作,畫面精準直觀且富有感染力,充滿熱情、浪漫與詩意;其風景寫生以中國西部風光和俄羅斯風景為主,善于構圖的經營與瞬息間的光色把握,體現了將俄羅斯油畫技法與中國繪畫寫意筆法相結合的油畫新面貌。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潘義奎從黃河岸邊走到伏爾加河岸邊,去到對中國美術曾產生很大影響的俄羅斯。他在黃土高原的厚土上尋找到精神家園,所以他的人物畫總是表現樸素的人民情懷。潘義奎回國后的作品充滿陽光,正是表達了對這個偉大時代的鮮活感受。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說,潘義奎有著堅定的文化理想和執著的藝術追求。他在現實主義藝術方法論上堅持思考與探索,結合對時代生活的感受,創作了大批油畫作品。在人物肖像領域,他在描繪人物真實容顏的基礎上重在表現人的內心世界,在俄羅斯油畫學派的風格語言上融入中國審美理想和人文意境;在風景寫生和創作上,他常年堅持面向自然,以飽滿的熱情和寬闊的視野表現大自然的生命與生機。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畫家靳尚誼談道,中國油畫藝術到現在雖然只有100多年時間,但發展快速蓬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留學歸國的第二代油畫家對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潘義奎思維和創作都體現出時代的特征。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從中國畫的角度,談了對潘義奎作品的看法,他說:“首先,潘義奎的藝術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繪畫特點。現實主義是潘義奎關注的主要命題,而他又吸收了歐洲印象派繪畫的藝術元素,這很像是中國繪畫中兼工帶寫的繪畫方式。其次,我很欣賞潘義奎的藝術創作態度,他在風景寫生中融入了表現主義氣質和藝術家作為主體的繪畫語言,率性坦誠,用筆放松。再次,我在他生動的風景寫生中看到了他作畫時的狀態,作品中明快的色彩是心理的、情感的色彩,這在他的俄羅斯寫生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
潘義奎的導師、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列里·列德涅夫也來到展覽現場。他說:“15年前,潘義奎來到圣彼得堡跟隨我學習油畫。他的作品歌頌了中國的大好河山和中國人民的美好精神。每一幅畫都有他自己的特色,體現了他的思考。他不僅學習了俄羅斯藝術,也通曉中國的民族文化,并且把中國文化帶到俄羅斯。”
潘義奎現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美學博士,一級美術師、教授,北京大學博士后導師。他先后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術系,是民革中央委員、俄羅斯國家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曾擔任俄羅斯華人藝術家協會主席、甘肅省美協副主席、甘肅畫院副院長、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等。潘義奎為推動中俄兩國文化藝術合作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是第一位被授予國際尼古拉·列里赫獎章的華人藝術家,并獲得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金質獎章、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