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只此青綠 賦彩時代 ——記“景·色——2023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
    來源:中國藝術報 | 之遠  2023年11月09日08:34

    “余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淺絳、水墨雜出”——明代文徴明曾以此概括中國傳統繪畫中對古法的追慕。“青綠”作為山水畫古典形態最具特色的視覺形象,是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抹亮麗的色彩、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閃光點。10月28日,由中國美協中國重彩畫研究會、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市文聯主辦,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美協承辦的“景·色——2023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在蘇州美術館開幕。作為本次展覽學術組成部分的藝術沙龍同期舉行, 5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藝術家將“只此青綠”再次切入當代文化語境中探討新時代的氣象與風貌。

    追溯青綠山水

    如今,談起青綠山水,可謂人盡皆知。2017年9月,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了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脈絡,世界各地的觀眾紛紛前去觀展,只為驚鴻一瞥;2022年央視春晚,由《千里江山圖》引發靈感而創作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片段上演,再度驚艷四座,“青綠熱”就此持續升高。反觀,青綠山水畫該如何追溯?

    “山水之始,青綠為源”。隋朝畫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圖》整幅畫以青綠設色,濃淡相宜,被認為“此殆開青綠山水之源”,此后,閻立德、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等人在繼承展子虔畫法的基礎上創新技法,善用朱砂、石青、石綠等礦石顏料設色,“大青綠山水”風靡一時。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陳錚介紹,早在我國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中就可見早期的青綠畫——在宗教、習俗、社會形態等多重影響下,龜茲這個西域文化進入中原的入口,多元文化匯聚于此,形成獨特的藝術形態。“我們今天走進博物館看《洛神賦圖》以青綠設色,和克孜爾石窟、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繪畫技法是不一樣的,而到《千里江山圖》的出現,中間跨越了數百年,因此,‘青綠’的發展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中國山水畫“以形寫形,以色貌色”的原則延續至今,追溯的是中國古代的色彩繪畫文脈,是古人從儒釋道思想下衍生出的美學觀念和精神氣質。

    本次展覽由冊頁展和手卷展兩個展覽組成,共展出來自全國各地99位畫家的101件(組)作品,其中冊頁作品42幅,手卷作品59幅,在展陳方面極盡巧思。傳統的冊頁、手卷欣賞大多囿于案頭,緩緩打開,一點點欣賞,而在本次展覽中,最大的體驗特色就是欣賞空間的轉變——作品或平鋪懸掛于展陳空間中,或全卷置于條案上,完整地呈現給觀眾,讓畫上山川一覽無遺。為了能夠全方位地展現青綠山水的畫意和情境,美術館展廳還特意請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賞石技藝傳承人李金生布置了兩座賞石,與紙上的山水相互呼應、相得益彰。

    與蘇州之緣

    亭臺樓閣、假山怪石、池塘水榭……一步一景,一景一畫,蘇州是渾然天成的畫卷。“景·色——2023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將蘇州作為主辦地,其中的淵源也有跡可循。

    蘇州是古吳都城,歷來是經濟繁榮,文人墨客云集之地。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在這里生發,并以詩文書畫互映、畫風清新淡雅、筆墨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一枝獨秀。“吳門畫派”的崛起推動中國文人畫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在青綠山水和文人筆墨、趣味的融合上巧思,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內容和審美意涵。

    “我經常想,為什么園林源自蘇州,為什么‘吳門四家’自蘇州而起,為什么青綠山水畫展在蘇州舉辦,可能就是因為文化基因吧。”北京畫院畫家牛朝感慨地說:“這種基因不光成了蘇州的文化接續,也是中國的文化接續。反觀展覽落地蘇州,從歷史角度來說是偶然當中的必然,若干年以后更能凸顯出它的價值和意義。”蘇州科技大學博士張一馳談道:“由于展覽與蘇州的情緣,讓我們看到很多畫家選擇了象征性的圖像,尤其是以園林和水鄉為代表的元素,這是地域性文化在綜合性展覽當中的表現。”

    展廳里,出自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美協副主席徐惠泉之手的《東苑春色圖》異趣橫生。為此次展覽,他從人物畫轉向青綠山水畫的創作,還特意學習了文徵明的筆意。“這是一幅體現我心目中蘇州園林氛圍的畫卷。”他介紹:“創作時我特意將一些人工的景去除,更多地加入語意的氛圍,呈現出蘇州園林一種更為理想化的狀態。而這或許也是古人創造它時所追求的意境。”畫面中,竹影清風疏朗有致,溪流汩汩跨過林間,煞是怡人。

    從師古中創新

    在歷代畫家們的探索實踐中,中國山水畫按照表現手法和審美情趣,發展成為后世的“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大山水畫分支。文徵明曾認為,不同時代的繪畫作品各有所長,青綠設色的佳作屬于“神品”,而淺絳、水墨佳作可歸為“逸品”。

    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繪畫崇尚筆墨,在蘇州國畫院畫家馮豪看來,這是發展的規律和時代的要求,但藝術家們追求對藝術形式的不斷突破,試圖打破故步自封的傳統觀念,繼而提出“筆彩”的概念,為思想賦予筆墨,形成個性化多元化的創作。他看到年輕人筆下的創新和理論的探索,“都在不斷尋找新的高度、新的可能,未來充滿了希望”。

    從本次展覽中不難看出,中青年藝術家已成為主力軍,他們以畫筆描繪祖國山川畫卷,謳歌時代精神風貌,展現江南文化特質的自然人文景觀,用新時代山水畫的觀念、語言來表現屬于今天的山水,描繪出今天的青綠山水樣式,傳達和構造出中國當代山水畫的時代氣息和審美意境。張家港市美術館館長溫虹從中窺見生機,她認為,結合青綠山水畫自身學術的發展脈絡,或許在以后可以嘗試突出當代年輕群體對青綠山水的探索和實踐,為其開辟一個成長的空間,這對于青綠山水與國際話語對接十分重要。

    “景·色——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已走到第三屆。蘇州市美協主席陳危冰介紹:“縱觀三屆展覽,我們可以看出中青年作者活躍在創作舞臺上,也可以看出諸多題材廣泛、深入生活的表達;在技法表現上,既有傳統的青綠山水畫法,也有基于新材料、新技法的拓展和嘗試。在大家多年來的共同努力下,當代青綠山水畫已經逐步擺脫束縛,呈現出多樣化的豐富形態。”

    從展覽到研討再到當下,傳承之路任重道遠,諸位學者、藝術家對當代青綠山水畫的內涵和意義有了全新的解讀。對此,中國美協重彩畫研究會代會長、中國畫學會副會長許俊談及三個方面:一是繼承與發展問題。從蘇州的文化底蘊、藝術經典中繼承優秀基因,于自身創作中探尋青綠山水畫在技法、理念上的創新表達。二是繼承中的形色關系。在創作上,不要執著于色彩本身,應該將色彩與形聯系在一起融會貫通。三是生活與藝術的關系。“綠水青山”是自然的狀態,是生活的本源,在藝術創作中更應該注重人類與自然的關聯、自身與時代的關系。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 91大神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热这就是里面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伊人久99久女女视频精品免|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精品日产一卡2卡三卡4卡自拍|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