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新浪潮”欄目自開設以來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雜志的品牌之一。此欄目的作者均系首次在《人民文學》發表作品。今年,中國作家網繼續與《人民文學》雜志共同推出“新浪潮”作家觀察專題,作家訪談和相關視頻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各新媒體平臺、《人民文學》雜志各媒體平臺推出。繼第一期12位作家朱婧、江汀、李晁、羌人六、栗鹿、沙冒智化、楊知寒、康巖、三三、蔣在、杜梨、焦典和第二期12位作家七堇年、龔萬瑩、朱強、李知展、何榮、王姝蘄、傅煒如、葉燕蘭、李唐、楊天天、康雪、吳清緣之后,自即日起,我們將推出第三期12位作家:崔君、渡瀾、陳薩日娜、孫孟媛、劉康、周于旸、陳小手、路魆、夏立楠、莊凌、馬林霄蘿、丁甲,敬請關注。
開門時,送信人消失在坡道的轉彎處,狗追上去,很快回來了。草地的一片積雪化為冰晶,陽光下閃著星星點點的光,摩托車的聲響從小丘的邊緣冒上來。臺階上,風帶來薄脆的葉片,用不了多久,青苔會重新漫上去。信箱在大門的窄檐下,山林的陰潮侵入鎖頭深處。隋敏將鑰匙插到底,再往回帶兩三毫米,向左側稍微用力,幾下便能對付銹跡的干澀。雜亂的報刊中,掉出幾封信來。[詳細]
無精打采的椰樹林中人們來來回回地穿梭著,這些人里,唯有一人免受日常雜物的干擾,她就是阿黛姑娘,今天她姐姐要生孩子,她端著一個果盤。她從花叢里走來,她把那些青青的小白菜都采了。接生婆是個男人,他跟在她身后,他那饅頭般又肥又美的臉讓她移不開眼……[詳細]
閣中記 從海邊歸來,我寓居在山間的一座閣樓 每晚夜深,月光就會透過木屋的縫隙 落在我臉龐、手臂、腳踝……那些被 海水浸泡過的地方。[詳細]
這是她第三次飛去新加坡找他,不同于先前兩次,這次有拿她的人生賭一把的意思。她向空乘小姐要了一杯威士忌,以此放松神經,瞇一會兒,至少保證在樟宜機場見到他的時候狀態不會太差。長期的異國戀,讓她對他們的每一次見面,都如同熱戀時一樣滿懷期待。[詳細]
白襯衫肥,黑西服瘦,里里外外沒一件合身。對講機基本是個擺設,從早到晚里頭沒有動靜。觀眾倒是不少,海浪似的一撥接一撥。我五指并攏,手臂三十度伸開,背貼墻面圍著展廳遛圈,一遍遍重復“您好,請站到警戒線外”。 以前在一個小組的同事問:“到底什么是聯展?” 我點上顆煙說:“我分析就是文物開會,你家出兩樣兒,我家出兩樣兒,湊一屋子,相互欣賞。”[詳細]
太平洋上有一座荒島,荒島沒有名字,島上的人某次出海之前,先朝海里扔了個瓶子。瓶子浮在海面上,隨海風盤旋,沿波浪前行。島民修廟祈福,廟中豎起石像,一只巨手朝天握拳,手指粗如樹干,手里握著玻璃瓶。島民每日祭拜,行獻禮,唱望燎。七年之后,瓶子被大海另一邊的漁民撿到。這個漁民是我的舅舅曾傳裕,當時他在東海捕撈到一條大魚,身長十米,重達千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