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俗交融:如意文化的形成與演變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引用了啟蒙老師壽鏡吾朗誦的一段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024-11-22
-
唐代的踏歌與宮廷演繹
踏歌是一種古老的原始舞蹈,在世界各地、眾多民族中都有悠久的傳統。
2024-11-21
-
王國維與中國今詞學
圖一:20世紀詞學傳承圖 圖二:百年詞學開辟圖 20世紀60年代,就讀大學本科,接觸到王國維。
2024-11-20
-
古代類書的意義
一 隨著歷史的發展,知識總是越來越豐富,典籍總是越來越繁雜,不容易通盤地了解和掌握。
2024-11-20
-
水簾洞的三個“漏洞”
讀過《西游記》的讀者都知道,孫悟空做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2024-11-19
-
不懂就問,誰是張懷民?
大學宿舍,半夜時分,一男生爬起來,敲開對面宿舍的門,強行把另一個男生推醒:“懷民,我是蘇軾,請隨我起舞弄清影……”如今這類演繹在大學生群體走紅,“蘇軾愛熬夜,懷民亦未寢”成為熱梗。
2024-11-19
-
盧僎:被忘卻的盛唐詩人
在唐人選唐詩中有一種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成書于天寶三載(744),凡上中下三卷,選入近九十位詩人的二百二十首作品,今有《唐人選唐詩新編》(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本,最便研讀。
2024-11-19
-
運河文化與明清小說創作
古代長篇小說在地理空間的設置上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故事雖是虛擬的,但其中的地理位置和人物的位移路線常常是基本真實甚至是精確的。
2024-11-18
-
另一個“愚公”
古籍中,除了毛主席《愚公移山》所引的愚公,還記載了另一個愚公。
2024-11-15
-
沈約與金華
沈約在南齊永明后,曾外任東陽太守。
2024-11-14
-
美學家說唐詩
美向何處尋? 向唐詩中尋。
2024-11-13
-
曹雪芹的祖籍問題
曹雪芹(約1716-1763)及其同時代的人,可能均想象不到這位在世時籍籍無名的落魄八旗文士,會在后世以一部《紅樓夢》就進入中國文學史的最高殿堂。
2024-11-13
-
李清照的財產
1127年3月,金兵攻入汴梁城,宋徽宗、欽宗父子及宗室貴戚三千余人被俘,無數財寶被掠奪一空,北宋也隨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2024-11-13
-
何謂“隱機而坐”?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2024-11-12
-
徐霞客也曾在哀牢山迷路
近來,哀牢山頻頻出圈,有不少博主出于獵奇,前往自然環境復雜的哀牢山。
2024-11-12
-
國學與中國古典學
近幾年興起的中國古典學熱,與世紀之交以來的國學熱有著內在密切的關系。
2024-11-11
-
桐城三祖在京城
在清代誕生了桐城派的安徽桐城,素有“天下高文歸一縣”的美譽。
2024-11-11
-
“吃貨”陸游的秋日美食
提起詩人中的“吃貨”,大家第一反應是大文豪蘇軾,其實愛國詩人陸游,也是名副其實的“美食達人”,他一生中寫的與美食相關的詩詞達三千多首。
2024-11-11
-
書藏古今:從天一閣看中華民間藏書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
2024-11-11
-
張海英:世界變局中的晚明社會
《重寫晚明史》由《晚明大變局》《新政與盛世》《朝廷與黨爭》《內憂與外患》《王朝的末路》五卷本構成,全書兩百余萬字,圖文并茂,篇帙浩繁,描繪了處于歷史轉型階段的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形象再現了在“晚明歷史大變局的帷幕慢慢拉開”之際,明王朝在內憂外患雙重壓力之下走向滅亡的歷史進程。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