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學視域下的桐城派
“傳統”的含義,眾說紛紜。
2024-12-16
-
龍涎三炷博山爐——宋人詩文中的“龍涎香”
人們對“龍涎香”這個名字大概不陌生,即使不知道它究竟是何物,通過影視劇也能知道它的珍貴。
2024-12-13
-
《聊齋志異》何以“異”?
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齡有一個源自古代傳統、令人浮想聯翩的稱謂,即其自稱的“異史氏”(the Historian of the Strange)。
2024-12-11
-
《水滸傳》的主角們為何出場晚?
細讀《水滸傳》,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雖然它是群像書寫,但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梁山老大宋江,出場時間很晚。
2024-12-09
-
蘇軾與元祐“朋黨之爭”
元祐初年,蘇軾的立身行實與出處大節,是宋史一大公案。
2024-12-09
-
曹雪芹寫芳官的用意何在?
芳官,是賈寶玉所喜歡的女孩之一。
2024-12-06
-
杜甫郡望小考:管窺唐代“士族”的自我身份認同與社會識別
杜甫《舊唐書》本傳云:“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
2024-12-05
-
“采菊東籬下”的植物人文學解讀
古詩有采荇采蓮、采藍采綠,采菊是陶淵明的創造。
2024-12-04
-
李商隱詩中的憤與恨
一般認為李商隱的詩“哀感沉綿、宛轉動情”(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被歸入花間一族,戴了頂婉約派的帽子。
2024-12-03
-
從目錄編撰、文獻整理到小說史撰寫
石昌渝(1940—2022)先生是當代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
2024-12-02
-
從《桑榆憶往》看程千帆先生的風骨
2024年是程千帆先生誕辰111周年,也是他離開我們的24周年。
2024-12-02
-
《二十四節氣里讀懂中國》:仰望星空的節氣文化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4-11-30
-
《考工記》與理想都城秩序
最近,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周禮·考工記》也逐漸被大家熟悉起來,而其中的“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作為北京建都的基本依據,更是被大家津津樂道。
2024-11-29
-
斯文在茲:作為文學空間的書院
作為多功能建筑,古代書院是教學空間、學術空間、藏書空間、刻書空間、祭祀空間。
2024-11-28
-
葛兆光:在蒙哥汗帳前辯論
一 一二五三年的八月五日,達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畔蒙古將軍拔都的營地,來了一個身材高大,但衣衫襤褸,騎了一匹馬的歐洲人,靠著陪同他來的向導和翻譯,蒙古人才知道這是來自法國魯布魯克的威廉(Rubruquis,下面我按習慣簡稱他為“魯布魯克”)。
2024-11-28
-
京南登臨幽州臺
近年來,隨著大興區濕地保護工作有序推進,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野鴨、啄木鳥、蒼鷺等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選擇來到念壇公園,這里也成為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心目中新的觀鳥“圣地”。
2024-11-27
-
葉嘉瑩與中華詩教學會
中華詩教學會成立于2010年。
2024-11-27
-
中國文人的放誕:徐渭與李白
“學而優則仕。
2024-11-27
-
一篇鮮為人知的《古匋文孴錄》書評
顧廷龍(1904年—1998年)是知名圖書館事業家、古籍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書法家,并在古文字、近代史等領域成就卓著。
2024-11-26
-
無常中的意趣——新版《游金夢》序
《游金夢》是讀《西游記》《金瓶梅》《紅樓夢》三部小說的隨札的匯編,它形成的緣由,在原序里有說明,不必再費筆墨。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