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1990年代的文學變局——再從《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賽說起
摘 要 鑒于世紀之交以來的文學現狀,特別是新媒介寫作形成的問題,探討媒介之變對于文學的形態和生態、文學史流變的影響。
2023-10-10
-
用文學雕塑不朽的鐵人精神
2023年10月8日,是鐵人王進喜百年誕辰的日子。
2023-10-09
-
傳統與創新的時代性共融——“新時代文學:源流、經驗與新變”論壇綜述
2023年4月16日,“新時代文學:源流、經驗與新變”論壇在沈陽召開,來自全國的70余位作家、評論家共聚一堂,熱烈探討了新時代文學發展的源流傳統、新經驗與新趨勢等相關話題,從文學創作、文藝批評、理論建構等角度,對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理念在文學方面的呈現,進行了實踐經驗與發展趨向上的闡釋與梳理。
2023-09-20
-
書寫百年家族史中人的命運與心靈
“小說將個體與時代、家族與家國巧妙地聯系了起來,將個人的家族史、個人的心靈史和民族的苦難史相結合,建構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敘事結構。
2023-09-13
-
文學照亮生活
有人說,如果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發展歷史比喻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么,文學創作必定是其粗壯樹干中最顯眼的那一枝。
2023-09-12
-
用批評之眼透視文學風景——2022年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綜述
1921年,茅盾在致鄭振鐸的一封信中談道:“批評和藝術的進步,相激勵相攻錯而成;茍其完全脫離感情作用而用文學批評的眼光來批評的,雖其評為失當,我們亦應認其有價值”。
2023-09-05
-
現實的有情與思想的超脫——2022年中國散文創作述評
2022年度的中國散文創作整體上呈現出穩中求進的態勢,在承繼中有深化,在積淀中有發展。
2023-08-31
-
日常、情感與抒情傳統的復歸
作為新時期以來長盛不衰的敘事文體,中短篇小說保持著強勁的創作態勢。
2023-08-29
-
攀登: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緣 起 “攀登”二字漸成文學界熱詞之一,蓋因自打去年下半年起,中國作家協會與全國32家重點文藝出版社、重點文學期刊等共同啟動了一項名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以下簡稱“攀登計劃”)的工程。
2023-08-25
-
新時代文學成果的一次大檢閱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喬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和東西的《回響》等五部長篇小說從238部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這一殊榮。
2023-08-24
-
徐霞:豐富多姿的文學勝景
2023年春回大地,勃勃生機帶來希望和夢想。
2023-08-14
-
奔向田野,低聲哀歌——“2023收獲青年作家小說專輯”綜評
1、海洋,或偏僻的角落 ——一個文學刊物編輯部的一個角落,或者,不妨就將它想象為《收獲》雜志的編輯部吧,爬山虎枝枝蔓蔓,仿佛快要伸到凌亂的書桌前,向人招手。
2023-07-28
-
新時代文學理論的幾個觀察維度
回顧2023年上半年主要文學理論刊物刊發的文章,有幾個比較值得注意的現象,一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相關問題的深入探究和對當代文學批評話語體系的自覺建構,二是對具體文學事件和現象(如“90年代文學”“新南方寫作”“東北文藝復興”等)持續不斷的深入討論,三是跨越純文學的界限,將更廣范圍內的文化現象納入研究視野中。
2023-07-14
-
新時代文學中的脫貧攻堅書寫
黨的二十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
2023-07-06
-
河北青年小說創作的“三原色”
焦沖、張敦、賈若萱是河北的三名青年作家,兩名“80后”,一名“90后”。
2023-07-05
-
百年新文學給江蘇留下什么?
如果以《新青年》在上海創刊作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那么江蘇堪稱新文化和新文學的發祥地之一。
2023-06-28
-
小說廣播與當代文學變革 ——理解20世紀80年代文學的媒介視角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范式轉型成為學術界最近熱議的話題。
2023-06-26
-
構建生態批評的中國學派
摘要:中國當代生態批評發展至今已40多年了,生態文藝學、生態美學,西方生態文學研究、生態批評譯介和應用,中國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的生態批評等諸多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學術成果。
2023-06-20
-
2022《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選》序:回望與反觀
2022《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選》,是北美中文作家協會編選的第六本年選。
關鍵詞:  北美中文作家2023-05-31
-
當下性、現場感與藝術審美的多向拓展
《雨花》雜志自1957年創刊以來,秉持文學的初心,以豐富的欄目、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和清新的美學風格堅守著純文學陣地,見證和推動著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  《雨花》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