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雷:結構是骨骼
一部好作品,就好比是一個俊男或一個美女。
2024-12-02
-
彳亍歲月——《兩間》創作談
我的歷史隨筆集《長河千帆過》,收尾的人物是梁啟超。
2024-12-01
-
李郁蔥:經驗和想象之詩
很多時候,在個人的寫作中,最后呈現在人面前的,往往是一些出于意外所導致的文字:它不是自己最初所設想的,但它是成立的,就像一次改變了終點的旅行,依然能讓人得到愉悅,而遺憾也恰恰是愉悅的一部分。
2024-12-01
-
程光煒:《小說的讀法》自序
十幾年前,在我的博士生工作訪上,學生問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大意是:目前當代文學史教材有關作家作品的評價,跟近年文學批評文章的觀點似乎比較接近,這是什么原因? 回想當時已出版和正在撰寫的幾本文學史教材,包括我與人合著的教材,確實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2024-12-01
-
金貴這個人——《金絲小棗》創作談
金貴這個人,是我虛構的。
2024-11-28
-
《老飛》創作談:飛之魅
寫《老飛》得益于我幼年生長在飛機場。
2024-11-28
-
雙向游蕩 ——我的城市文學觀
一 《惡之花》中有首十分扎眼的詩——《被殺害的女人》,寫的是一個兇殺現場:一具穿吊帶襪的年輕女尸躺在豪華大床上,周圍是香水瓶、織錦花緞、油畫、大理石柱、華美衣物和首飾。
2024-11-26
-
《白腰雨燕》創作談:失敗者的吉他
《白腰雨燕》初稿完成后不久,我在頭條上刷到了一個很火的視頻:老年版的保羅·西蒙和他的拍檔加芬克爾邊彈邊唱,重新演繹了那首有名的《寂靜之聲》。
2024-11-26
-
陳小手創作談:火與祝火
我從小便覺得火很神奇,倏然而生,明亮炙熱,既能創造,也能破壞,如同神跡一般。
2024-11-25
-
吶喊無聲——《仰視》創作談
風先生輕語了一聲: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
2024-11-21
-
宋方金:兩心之間
在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求學期間,我們寫作課上有項訓練,叫情景還原,即每人挑選一幅圖片,既可依圖起筆寫一個故事,也可先寫故事,最終以圖片作結。
2024-11-19
-
于曉威:短篇小說是立體的、復雜的鏡頭本身
《大街》是一篇平白而簡陋的小說,正像它的題目一樣,大街,是一個普通而單調的地方。
2024-11-19
-
《種植記憶》創作談:癡人說夢
近一二十年科技的迅猛發展,在不斷打破人類想象力的邊界。
2024-11-19
-
林為攀:尋找磨刀石
寫作十五年以來,我仍無法說清寫作的要義。
2024-11-18
-
娜仁高娃:一匹馬的沙窩地
在十年前的夏季某日,我回牧區家拍了一張馬的圖片,然后將圖片擺在書架上。
2024-11-18
-
蘇枕書:在沉默中
2005年至2011年間,我寫過不少言情小說,刊在《花溪》《南風》等現在早已被遺忘的女性刊物上,并非常順利地得到了結集出版的機會。
2024-11-18
-
李天奇:“青鹿”謎團中欲和解脫的辯證
小說《驚鹿記》在有限的字符內,立足四代人的視角與執念,最終以青鹿和念珠兩種意象作為構建全文敘述結構的中心點。
2024-11-17
-
蔡駿:《曹家渡童話》后記
《曹家渡童話》源于2016年秋天創作的《貓王喬丹》,因此開頭寫到鮑勃·迪倫的諾獎。
2024-11-17
-
我想從這條窄路,記錄身心如何溶解到更大的事物中去
“攀巖是一種享受失敗的運動”,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心中震撼不已,記憶深刻。
2024-11-17
-
“養一只狗”的沉重與輕盈
讀到枕書的小說《養一只狗》,正是愛麗絲·門羅去世的消息傳來的那一天。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