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在黑暗中改變了語言”——孫頻《地下的森林》五人談
主持人語 特邀主持: 韓 松 剛 江蘇省作協(xié)創(chuàng)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評家,著有《詞的黑暗》《謊言的默許》《當代江南小說論》等。
2025-02-24
-
鐘兆云和農(nóng)民胞姐以及“客家戶口本”
鐘兆云是我的同學,2008年從早春到仲夏,我們一起經(jīng)歷了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高研班四個半月的學習生活。
2025-02-24
-
《老漂一族帶娃記》:何處安心是吾鄉(xiāng)?
周齊林的散文彌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面對復(fù)雜的現(xiàn)實,有著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呈現(xiàn)。
2025-02-24
-
主題創(chuàng)作的五要素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題,時代主題是伴隨著一個時代背景下的中心工作而形成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出版任務(wù)。
2025-02-24
-
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更重要——評《周大新評傳》
周大新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獲得了無數(shù)榮譽,作品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傳播。
2025-02-24
-
《城市故事》:煙火里的情感微光
孫郁的《城市故事》以主人公馮獻和程譯的相遇為線索,通過他們的情感糾葛和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人在追求愛情、事業(yè)與自我價值實現(xiàn)過程中的復(fù)雜心態(tài)與抉擇。
2025-02-24
-
《自由貓》:不被定義的自由
好的作家是無法定義的。
2025-02-24
-
《德械師》:相逢戰(zhàn)場的少年心靈
人在何時才會放下自己的恩怨?《活著》中的福貴是在得知是戰(zhàn)友無心之失后選擇了原諒,《生死疲勞》中的西門鬧則是在六世輪回后看透了生死的本質(zhì)。
2025-02-24
-
何喜東小說集《黑金》:石油的另一重光芒
《黑金》是一部讓我感到親切的書。
2025-02-24
-
《地下的森林》:煤炭、詩歌與生命的綠光
孫頻新作《地下的森林》帶著濃郁的象征主義色彩,裹挾著煤城礦工的故事呼嘯而來。
2025-02-24
-
獨特的民族性,才具世界性
提起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的燦爛文化,人們都會說漢字、儒釋道墨法、四大發(fā)明、《詩經(jīng)》《史記》《資治通鑒》等等,這些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源頭,不是中華文化的根。
2025-02-24
-
《體察師的日子》:寫出尋常百姓鮮活的靈魂
實話實說,我現(xiàn)在基本上不看長篇小說,道理非常簡單,一個是沒有富余的時間和精力來讀二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另外,自己的寫作任務(wù)也不少,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
2025-02-24
-
刻寫歷史長河中小人物的命運、價值和作用
一 我與趙瑜兄,居住同一個院落、同一棟樓房,雖然都是文學院的專業(yè)作家,相處幾十年,是很熟悉的同事、朋友,但隔行如隔山,他從事的是報告文學,而我操弄的是文學評論,交集、交流不太多。
2025-02-24
-
世說名士,新語風物
《世說新語》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書——誰又會不喜歡呢——因此買過幾種箋注、校釋、會評本。
2025-02-23
-
《獵物》:一種體驗式寫作
關(guān)注孟小書朋友圈的人,很容易被她豐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
2025-02-23
-
詩人仍然應(yīng)當是自覺的聲音學家
“詩”+“歌”的傳統(tǒng),在中國自古有之,中國新詩的詩體建設(shè)可以分為“詩”的建設(shè)與“歌”的建設(shè)兩部分,伴隨新詩的發(fā)生,彼此一直在猶豫不決當中不斷被試驗。
2025-02-23
-
《卻是多情笑我》:“小院種春風,雨露情濃”
讀詩詞集《卻是多情笑我》,有兩個意象讓人印象深刻:“鐘”與“月”。
2025-02-23
-
一代學人,在時代裂變中的主動突圍
現(xiàn)代學者的三重治學境界 《進學記》分為“問學之路”“從師歲月”“師友往事”“東瀛書影”“學人書序”“我的大學”等六輯,全書以樸實的文筆、深邃的哲思,勾連起學術(shù)傳承的“金針”與人文精神的“血脈”,為當代學術(shù)生態(tài)提供了一面鏡鑒。
2025-02-23
-
“詩話浙江”叢書漫談:感受江南無窮魅力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姿態(tài)豐盈。
2025-02-22
-
《北京文學》:在篤定創(chuàng)新與敏銳開放中前行
一 文學是人學,當DeepSeek沖擊波來臨時,許多人使用后發(fā)現(xiàn),AI寫作還是不能跟人的寫作相比,它完成聲音模擬、圖像生成、學生作文、論文大綱、規(guī)范公文還成,但寫一首詩或者小說,還是浮皮空泛,套路堆砌。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