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世說名士,新語風物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沈勝衣  2025年02月23日18:04

    《世說新語》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書——誰又會不喜歡呢——因此買過幾種箋注、校釋、會評本。近讀兩種新著,則能跳出上述傳統套路而另辟新徑,是可喜的“新語”之“新語”。

    首先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董上德的《世說新語別裁詳解》,這確是書如其名的佳作:所謂“別裁”,乃一改歷來研究著作對《世說》原文的亦步亦趨,而是選取一批名士,將原著分散述及該人的條目集合起來,輔以其他史料,展現了二十多位名人的整體形象;所選人物,以《世說》載東晉袁宏曾撰《名士傳》,根據其名單并作補充,從而既有出處,又有著者心得,是對《世說》別出心裁的解讀。至于“詳解”,則是在豐富材料的基礎上,將箋、注、校、解、析融為一體,寫成深入到位又明晰好看的釋讀文字(董先生多年從事教學,故有娓娓道來的講解口風),將多面性的人物立了起來,構筑魏晉名士的畫像長廊。

    其次是余佐贊的《世說新語風物》,這個主題是我一直期盼有人寫的,很高興見此成果。余兄選擇《世說》中有特點的事物一百四十多題,解釋疑難,闡明故實。且不限于針對原著,還牽引其他文獻;又不限于魏晉,而延伸至前朝和后代;再不限于狹義的“風物”,如書名副題,乃廣泛論及“魏晉人的生活日常與文化”。作者長期從事出版編審,而又沉潛治學,養成嚴謹且簡練的學風,全書寫得簡明易讀,要義紛呈。

    二書雖取向不同,但可分別以各自的一個說法譬喻彼此。董上德一再強調,《世說》的好處,是其故事讓人“獲得現場感”。這也正是余佐贊《風物》的妙處,以衣食住行、民俗風尚、時令娛樂等切實的細節,將人帶回魏晉的現場,還原歷史場景,乃至人物心境。而余著的前言談到,《世說》對人物按門類分記,有關片段遂分布各處:“同一個人,多個側面……書中各個片段組合起來,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個性分明、極有神韻的魏晉人物。”——董上德的《別裁詳解》,正正做了這項工作。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竹林七賢部分,董著綜合零碎記載,在片言只字間發幽探微,通過七賢主動或被動的不同選擇,展示他們行止背后的心曲、策略背后的命運,解說深入,令人回味和感嘆,就像他后來評論王衍時說的:讀來“會增進對世情的認知,對人性的理解。”

    董著《別裁詳解》之勝義疊見,還在于不僅拈出古人心事,亦反映時世背景,所謂“知人論世”,通過文史結合的寫法,理出了魏晉的歷史脈絡(尤其是文化史方面)。又且不僅發掘《世說》的內涵,還既宏觀闡釋、又微觀辨析,在文字校勘、典故注釋等具體方面,甚見學力,時有超越前人的獨到之得。此可謂大中見小,比較突出的,有關于魏晉著名的清談,究竟是怎樣談法;又有不少名物的討論,如王敦不識皇家富貴,將用來洗手的“澡豆”,“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董著列出前人多種不妥的翻譯,說明“干飯”的真正含義。這也可補余著相關篇目的內容。

    余著《風物》則不僅以很多有意思的材料,為我們讀《世說》解惑,還以有意思的論述,小中見大,或者說是以“物”見“風”,即透過所述事物,反映魏晉獨特的世風。如對于當時世家大族間復雜的關系,董著講到王家與郗家雖為姻親卻后來積怨;余著則在“禮儀”“官場”等部分介紹:“舊時王謝,原來矛盾也很大”,王家與謝家亦為姻親,卻同樣“因為政治的摻入而并不美滿”。合而揭開了東晉名門的內里另一面。

    我同時讀董、余二書,雖然所論的范疇迥異,但很多地方可互相對看,甚為有趣,再舉兩個話題、分別各兩個故事,略可見他們各有側重的不同特色。

    《世說》有兩處記王徽之愛竹。“任誕”篇說他“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后一句被傳頌為佳話,但少人注意前一句,為什么王剛令人種竹,隨即就能指著竹子說出那個名言? 我翻看手頭幾種《世說》研究著作,都沒見涉及這點,董著《別裁詳解》則專門提出:王在移居空宅時,是“帶上了待種的竹子的”。讀到此讓我豁然心喜。不過,董著的重點,是并論王徽之其他行跡,從而指出他的隨性不羈、自傲放達,既有清雅的審美,又有俗氣的做派。這一分析,讓人看到了魏晉貴族士大夫的一個標本。另一故事,在“簡傲”篇,王徽之“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徑直前往觀賞,而不理會主人家的“灑掃施設”。對此,余著《風物》解釋了“施設”,是準備酒食,可補董著對此之談。當然,前人如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已注出“具飲饌”,但余著還舉了《世說》其他“施設”之例,等于是“串講”,寫出當時飲食之風。

    董著《別裁詳解》闡述《世說》中謝安的諸多美好故事,中間卻有一則別人對他的挖苦,說謝安初期隱居,后來出仕,有人遂用中草藥遠志別名小草,來揶揄他是“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董著以此來談謝安的出處境況。余著《風物》則有一篇介紹藥草王不留行:衛展有舊友來投奔,“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駕。”這個故事被《世說》歸入“儉嗇”篇,但余著解釋,因為王不留行“走而不住”的特性(《本草綱目》:“此物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民間常用來表示拒客。讀之,才明白為何連衛展的親戚都批評他“刻薄”,這已不僅是吝嗇了。龔斌《世說新語校釋》也解說了此贈禮“暗寓不留客之意”,所以那位故舊收到藥草便當即坐車走人,“彼此皆在不言中。”不過,這也正見出植物能代人言。由王不留行和遠志,我聯想到,當代的“花語”,在魏晉時已常見應用于人與人之間了。

    以上只是因自己的草木趣味,而對董、余大著的不賢識小。但可順便談到,《世說》涉及植物的篇章中讓我喜愛的一則,見于“賞譽”篇:王恭本與王忱交好,后互生嫌隙,“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即王忱)故自濯濯。’”——很美的故事。友誼經歷變故,初心不能忘懷,興會帶來相思,植物帶來人情,王恭看見晨露閃耀、桐樹新芽,不禁想到,故人正有如這般清新明朗。劉強輯校的《世說新語會評》,指出“容止”篇有人贊嘆王恭的姿容,是“濯濯如春月柳”,說可以參看。我想這更有意思了,王恭把別人對自己的贊美移用于王忱,益見友情的相惜。

    對此,余著《風物》解釋了故事為什么發生在早晨,因為“行散”,即魏晉流行的服食五石散后需以行走來散發藥性,而行散多在早上。我感到這倒更可作為一個象征:服食五石散,是魏晉風尚中的病態;然而在這此背景下,仍有晨露新桐,穿透了種種變態紛亂,在那段悲情歷史的深處,散發出健朗明凈的熠熠光彩,有如其時名士的人格、人情之美。也許,這就是我們對于《世說新語》所當取的。而董上德的《世說新語別裁詳解》、余佐贊的《世說新語風物》,便可引領我們回到魏晉的清晨,感受那些“新桐初引”。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2020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av|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