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或十三個
近期引入國內的《初步舉證》是英國國家劇院的話劇高清影像現場實況,也是2022年倫敦劇圈里口碑爆棚之作。
2025-04-03
-
AI生成吉卜力畫風,算不算侵權?
日前,OpenAI更新GPT—4o文生圖功能,在新技術的助力下,大量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風格的AI圖像。
2025-04-02
-
方寸間的變奏
搗亂 邊坤平 書里的星星 李學軍 開卷有益 趙乾宇 藏書票創作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伴隨著藏書者的個性化需求而發展。
2025-03-30
-
《長征組雕》背后的精神尋根與藝術突破
雕塑是在空間中建立的精神的實體,以其藝術感染力激勵、鼓舞人民。
2025-03-28
-
“刷”短視頻的背后,觸感審美正在興起
短視頻已成為一種深嵌至大眾日常生活縫隙的文化現象。
2025-03-27
-
仰觀于天:藝術作品中的天文與星空
彼特拉克《時間的凱旋》(局部) 維米爾作品《天文學家》 利弗·弗斯舒爾作品《鹿特丹上空的1680大彗星》 文澤爾·哈布立克作品《星空:嘗試》 卡斯蒂略金字塔在特殊光照時刻形成羽蛇神的“光影蛇形” 今年2月,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包括月掩土星、金星伴月、月掩火星、“七星連珠”等天文現象,引發了大量關注與討論。
2025-03-27
-
慎把“爭議”當流量密碼
“人物越有爭議,節目越有看點。
2025-03-25
-
當AI遇見音樂,何以實現音樂生態的螺旋式演進
在科技浪潮席卷的當下,文藝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音樂的創作與傳播也不例外。
2025-03-24
-
昆劇百年的生生之思
《昆劇百年薪火傳承傳播研究》,鄒元江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 2024年9月,鄒元江教授的新著《昆劇百年薪火傳承傳播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5-03-24
-
以影像為光,照入戲劇夢世界
影像戲劇《1033》劇照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飛速進步,20世紀末期戲劇影像化便開始風靡歐洲、北美等地區,從21世紀初開始戲劇影像化也迅速普及和應用到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發展的潮流。
2025-03-21
-
NTLive,不只用攝像機記錄戲劇那么簡單
電影《初步舉證》劇照 追光、桌椅、書架,只有一位女演員,極簡的舞臺設計構成了整個戲劇敘事空間。
2025-03-21
-
《Flow》:一劑消融認知積習的溫柔良藥
電影《Flow》中文版海報 第97屆奧斯卡角逐中,《Flow》(中譯片名《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一同提名的《荒野機器人》《頭腦特工隊2》《無敵掌門狗》等實力強勁的對手,奪得年度最佳動畫長片。
2025-03-21
-
盼中國原創音樂劇不止“十二時辰”
一口陜西方言的串場人不斷地報著時辰,一段旗語舞出虎虎生氣,一位法國演員的演唱贏得掌聲,上元夜的燈和舞,舞臺兩側的鼓和琵琶、簫,造型似盧舍那的佛頭斜掛在高空,幾何感構成的高平臺上演繹生死一念間,還有IP的加持和原著本身的懸念重重,還有不同曲風的歌曲,有唐樂的調式,難唱的半音,有饒舌似的唱段…… 忽而,嘗試了中國戲曲表演和音樂劇的融合,比如打斗的場面;忽而,有一點主旋律話劇的味道,比如城墻上的唐朝戰士。
2025-03-18
-
參差多態才是美麗藝術世界
最近,經常有人來問我微短劇對長劇的沖擊問題。
2025-03-18
-
堅持長期主義需培育耐心資本
最近,接連讀到幾篇談堅持電影創作“長期主義”的評論,均以近期風靡影壇的幾部優秀作品為例,提出如何在快餐娛樂洪流中,鍥而不舍、專注深耕創作對于電影創作生產的意義。
2025-03-18
-
鮮活的生活瞬間是AI無法給出的“智能分析”
回想1982年,我還是一名戰士。
2025-03-17
-
呼喚內生動力 營造“雨林生態”
文化原創能力是文化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2025-03-17
-
以原創力量鑄就文化自信
新年伊始,國家京劇院建院70周年之際,有幸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京劇院青年藝術工作者的回信。
2025-03-17
-
《蒼穹》下的她們奮力爭取“明天”
《還有明天》是2023年的意大利國內票房冠軍,躋身意大利影史票房前十。
2025-03-14
-
做藝術,一定要有做藝術的樣子
對話人:田沁鑫(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 郝 戎(中央戲劇學院院長) 任姍姍 尚 丹(人民日報記者) 從橫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鬧?!罚健八⒈鄙缃黄脚_的人機共舞,藝術+科技迸發的蓬勃創造力,譜寫2025年春天激動人心的旋律。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