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美學如何推進美學原理研究
美學原理是對美學基本問題及其相互關系的研究,是美學研究之根本。
-
文藝的媒介生產——馬克思主義文藝生產媒介理論研究
內容提要 文藝生產以媒介為生產工具,媒介生產工具具有“工具本體”性和聯接、聚集、接合等媒介性,可以發揮出特殊的媒介化生產效應。
-
馬克思主義生態批評的超越性
生態批評家布伊爾將生態批評研究大體劃分為兩個階段。
-
紅色文學經典的英雄情懷及當下價值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追溯那段中華兒女用殷紅鮮血凝結的艱辛歲月,回望那段無數先烈以血肉之軀鑄就的卓絕歷程,我們既不能淡忘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悲愴和凄楚,更不能忽略革命先輩奮勇抵抗、勇毅御寇的英雄情懷。
-
文學如何創造新人形象
如果把文學比作浩瀚的天空,典型形象就如燦爛的星座;如果把文學視為連綿的山巒,典型形象就如座座高峰。
-
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我國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
中國文學地理研究與學科建設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明確將其作為學科來建設發展,則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事。
關鍵詞:  文學地理2020-09-08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系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2020-09-06
-
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華章
盛夏8月,草木葳蕤。
2020-09-04
-
時在中春 陽和方起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一方熱土,也是青年創業創作的一方沃土,同樣也是一片滋生和蓬發文學的希望之地。
2020-09-04
-
當好文學創作的生力軍
國運興,則文運興。
2020-09-04
-
新媒介推動文藝創新性發展
核心閱讀 短視頻歌曲不高深、不玄奧,卻通過用戶參與和視覺“增值”,展現噴薄而出的生命力、多彩生活的煙火氣,以其真誠質樸準確對接人們的情感需求,共同抒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移動設備普及,短視頻強勁發展,成為新藝術形態生成與傳播的重要載體,成為延展和重塑傳統藝術的“云”舞臺,成為人們認知、感受、想象藝術的虛擬空間,成為折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與審美期待的窗口 在新媒介引發的文藝變革中,創作新的經典作品、創作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依然是值得心向往之的榮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
-
比較認知詩學的理論建構
認知詩學醞釀于20世紀70年代,21世紀以來發展日益迅猛。
關鍵詞:  比較詩學2020-08-31
-
中國文學的源頭是原始巫術
中國文學的源頭有神話說、勞動說、卜祝辭說、六經說等。
-
數字人文的人文之維
數字人文是數字技術通過對人文研究領域的滲透和介入,帶來的方法論革新。
關鍵詞:  數字人文2020-08-31
-
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現實品格與文化主導力
當下的文化思想領域,思潮涌動、流派紛爭,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面臨嚴峻的挑戰。
-
美何以育人:新時代高校美育的基本問題
18世紀末德國美學家席勒正式提出“美育”,將美作為人的感性與理性達到和諧統一,實現人性和諧發展的唯一途徑,進而建立了現代美育理論。
-
學科史視野中的人文知識轉型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數字人文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得到迅猛發展,它將人文闡釋和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和信息科學等結合在一起,比傳統的人文研究更注重開放性和團隊協作性。
-
抒寫新時代 再創新輝煌
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召開后,陜西省作協高度重視,迅速召開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傳達了鐵凝主席重要講話和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王吉德講話,省作協安排部署了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工作。
-
正確對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多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