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錫華:論說類文章審美含量的提升
文學作品的評判有一個審美的維度,論說類文章也需要顧及受眾的讀感,不能割斷與審美的聯系。
2018-04-20
-
當代漢語文學的語言、民族和國家認同:再論“華語語系”與世界華文文學
一 從今天已然經過十來年間的多番問難、辯白而形成的問題場域來看,Sinophone Literatrure或華語語系文學的系列申論中,最值得重視的并非“文學”,而是乍看起來好像只是綴在“文學”前面做形容詞的“sionophone”和“華語語系”。
2018-04-18
-
段從學:“新詩的進步”與“新詩史”的誕生
《<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結尾處,朱自清“按而不斷”,把第一個十年的中國新詩劃分為自由詩、格律詩、象征詩三派。
2018-04-09
-
公仲:新時代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
今年2月9日,《文藝報》發表了戴瑤琴的長文《2017年海外華文小說:情懷,小說的“眼”》。
2018-04-08
-
“新歌行”與中國近現代詩歌
引言 清末民初新舊詩體蛻變與萌生,是中國詩歌史中的重大事件。
2018-04-08
-
“非虛構”寫作如何獲得更大程度的解放
迄今為止,“非虛構”仍沒有一個被大家廣泛認可的定義。
2018-04-07
-
2017年少數民族文學:沉實與綺艷的風景
綜觀2017年度的少數民族文學,看似波瀾不驚,卻又有著不少的驚喜。
2018-04-04
-
報告文學:行進中國的新“史記”
報告文學的敘事有著多種的可能,但毫無疑問,它首先是一種獨特的時代文體。
2018-04-03
-
秦法躍:底層敘事鄉土經驗中的生態關懷
近年來,底層寫作無庸置疑是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
2018-03-30
-
劉慧娟:靈魂的歌者
古稱黔江的貴州省第一大河烏江,自西向東北橫貫貴州中部,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后,偏偏濡染了一片詩情,更加激活烏江的奇俊魅力。
2018-03-30
-
我們的時代沒有孤注一擲的文學
北岳版的《中篇小說選粹》從2014年始,我已經編了4年。
2018-03-29
-
魯迅原創詞匯(短語)匯釋(一)
引言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2018-03-28
-
山尹:倫理的限度
一.《恍惚》:她站在窗前 我惟一的野心就是觀看。
2018-03-28
-
詩歌應把人民作為藝術表現主體
詩人在審美創造實踐中,必須自覺明確:為誰而寫?為什么要寫?寫什么?真情表達人民意志,堅持人民性、傳統性和時代性。
2018-03-28
-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乾嘉學派”
近些年來,學界陸續出版了洪子誠的《材料與注釋》,程光煒的《文學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學事件再討論》《重返八十年代》,吳俊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料編年》(計劃出12 卷,第一卷1949-1957 已經出版)、《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叢書等。
2018-03-27
-
向筆群:土家族當代詩人作品中的民間文學
一個民族的文學最初起源于本民族的民間文學。
2018-03-26
-
上海兒童文學“中生代”:地域性創作群體40年的文學風貌
上海是有著悠久兒童文學傳統的城市,百年中國兒童文學從這里開始起航。
2018-03-23
-
窮根究源的理論尋繹——論劉大先的文學批評
2013年,由《人民文學》雜志社和《南方文壇》雜志社等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年作家批評家主題峰會,將“2013年度青年批評家”獎授予青年批評家劉大先。
2018-03-23
-
孟繁華:被塑造的歷史與當下 ——近期長篇小說的講述方式與姿態(上)
如何站在這個時代書寫歷史和當下生活,是一個作家觀察和認知歷史和時代生活的表征。
2018-03-23
-
劉慈欣:缺失的宇宙——淺論上世紀50和80年代中國科幻的一個特點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中國科幻歷史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為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對清末民初階段的研究上,而后面的兩個階段,即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是中國科幻發展的重要階段,對這兩個階段科幻文學的研究相對較少。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