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中國新文學與中國文學傳統
一、新文學、新媒體與文體傳統 吳俊(南京大學文學院) 因為要緊扣當代文學跟古代文學傳統兩個方面,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只不過大家怎么去想的常識性的問題而已——文學的傳統,不管是古代的還是新文學的傳統,除了抽象層面的觀念以外,它總是有一個文體的承載。
2018-05-29
-
九零后創作生態及部分作品掃描
近兩年,九零后作家作為一個年齡上最具優勢的群體,集文學雜志和評論家的各種偏愛于一身,同時在世界文學遺產的繼承上,又以新世紀更開闊的文化視野,獲得了明顯優于解放后、改革開放前出生的幾代作家當年的條件,而吸納了更全面的營養。
2018-05-24
-
鄉土散文中的“三農”書寫
農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農民在我國人口構成中的最大比重與農村的長期落后,使“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的關注焦點。
2018-05-24
-
小小說文體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2017年7月12日至13日,第16屆《小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頒獎典禮暨馮驥才《俗世奇人》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2018-05-23
-
陜西文學:守恒求變 血脈永續
作為東方文明腹地、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和周秦漢唐等十三朝古都所在地的陜西,在中國當代文藝的發生、發展中,依然延續著綿延數千年的文脈和延安文藝精魂,并已經形成了作為中國當代文藝主流傳統實踐基礎的陜西經驗。
2018-05-23
-
江蘇文學:江南江北皆春色
蘇童 畢飛宇 范小青 魯敏 葉兆言 周梅森 在中國文學版圖上,人們對江蘇文學已經有了較為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江南”。
2018-05-16
-
李海鵬:確認責任、“晚期風格”與歷史意識
我們講述生命,我們前進 同時告別它的正在移棲的鳥群 我們屬于美好的一代人。
2018-05-07
-
情懷、精神與風姿
湖北堪稱詩歌大省和強省,近些年來,湖北的詩歌創作群體不斷壯大,詩歌活動形式多樣,詩歌展示手段和傳播平臺不斷豐富,同時,詩歌創作質量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2018-05-04
-
一部厚重而飽滿的長篇力作
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山本》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以平裝版和精裝版的形式同時出版。
2018-05-04
-
歡慶與沉思——中國散文詩百年
《新青年》雜志1918年5月發表了北大教授劉半農翻譯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文末附注稱它是一篇結構精密的散文詩。
2018-05-03
-
“華語語系”作為一種方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海外學者的研究總是能夠起到開拓研究視野、開創研究新領域的作用,甚至引領國內研究界的學術風尚。
2018-05-01
-
王一梅、何平:“脆弱的”散文如何獲致文學的“永恒價值”?
如果要對一個年度的文學作品進行較為全面與客觀的考察,“年底”與“年初”似乎是最佳時間。
2018-04-30
-
“莫言與當代文學批評及理論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
4月20-22日,“莫言與當代文學批評及理論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師范大學舉行。
2018-04-29
-
珠江三角洲的多民族文學創作與觀察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飄蕩/從大涼山到嘉興/我在羽絨服廠填著鴨毛/我被喚作“鴨頭”時遺失了那部《指路經》/好些年了,村莊在我的離去中老去……”彝族“80后”詩人吉克阿優曾在詩歌《遲到》中寫道。
2018-04-28
-
程光煒:我們如何整理歷史
1990年代末至今的“十七年文學”研究可以說是整個現當代文學學科中最具創新性的一部分。
2018-04-25
-
方維保:中國現代文學想象中的流氓形象
一 地痞流氓,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是“與社會主體文化相去甚遠的亞文化”。
2018-04-24
-
重構文學“重器”的形質——莫言近期短篇小說綜論
一、從“傳奇”到寫實 2017年歲尾和2018年年頭,歇筆五年的莫言以新作重現文壇,陸續發表了一批詩歌、短篇小說和戲曲劇本,而五篇短篇小說是其中的重要實績。
2018-04-24
-
“一種總體詩歌的誕生”
2017年12月16日,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聯主辦,安徽省作家協會承辦的陳先發作品研討會在合肥市舉行,同時發布了陳先發的詩集新著《九章》,此次研討會系“安徽原創文學”系列研討活動之一。
2018-04-23
-
從平常、平淡、平庸中突圍
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寧波廣播電視集團、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寧波峰會4月14日在浙江寧波舉行。
2018-04-23
-
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
1919年3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獨幕喜劇《終身大事》。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