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慈欣:缺失的宇宙——淺論上世紀50和80年代中國科幻的一個特點
    來源:《文學·2017春夏卷》 | 劉慈欣  2018年03月22日13:43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中國科幻歷史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為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對清末民初階段的研究上,而后面的兩個階段,即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是中國科幻發展的重要階段,對這兩個階段科幻文學的研究相對較少。這兩個階段的中國科幻曾經呈現出迄今少被注意到的特點,由于這些特點出現在中國科幻文學較少受外界影響獨立發展的時期,可能提示出中國科幻某些深刻而本質的東西,值得注意。

    世界科幻對中國科幻創作的影響,在中國科幻的四個活躍期,呈現一個奇特的駝峰形狀:在晚清和民國初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至今這兩個階段,這種影響達到高峰;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兩次活躍期中,國內科幻創作受外界的影響較小。

    五十年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的科幻與當時世界主流科幻的交流很少,對歐美科幻的引進主要限于古典作品,對當時的主流科幻小說幾乎沒有引進,所以當時的國內科幻創作者們與世界科幻主流基本上處于隔絕狀態。蘇聯科幻創作理念對當時國內的科幻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筆者認為,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后來的評論界對此似乎有所夸大,這一時期中國科幻與同期的蘇聯科幻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許多方面是本質性的。這時的中國科幻有如下獨有的特點:

    近未來特色:這一時期的中國科幻所描寫的未來絕大多數沒有超出一個世紀,小說中出現的社會生活場景基本上是當代的。而當時的蘇聯科幻小說,向未來的時間跨度已經相當大,如《仙女座星云》,描寫的時代是公元3000年。

    近空間特色:當時的蘇聯科幻已經大量描寫恒星際探險和超遠距離的星際航行,如《太空神曲》,但在同一時期的國內科幻小說中,探索的空間距離基本上沒有越出火星軌道。

    純技術特色:沒有或少有人文主題,基本上是始于技術止于技術,而這種技術也是應用層次的,大部分只是現實技術向前一步,很少出現超級技術的描寫,而因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產生的哲學思考更是難以見到。反觀同一時期的蘇聯科幻,包含著相當多的人文內容,作品中充滿了對不同文明間的關系、人與宇宙間的關系以及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的思考。

    窄視角特色:科幻作品所描寫的大部分是國內的局部社會,視角局限于國家和民族之內,少有把人類做為整體進行描寫的作品。而同一時期蘇聯科幻的視角就要高得多,出現了星系范圍的文明。

    少兒特色:當時的國內科幻小說,大部分是面向少兒讀者的,而蘇聯科幻中,雖然有布雷切夫這樣專寫少兒科幻的作家,但大部分作品還是面向成人的。

    由于五十年代的中國科幻脫胎于科普,筆者認為,相對于蘇聯科幻文學,以伊林為代表的蘇聯科普作品對當時的國內科幻創作影響更大些。

    八十年代

    經過文革的沉寂后,中國科幻文學迎來了八十年代的活躍期,這一時期,雖然以歐美作品為主的世界主流科幻被陸續介紹到國內,但仍居限于黃金時代和之前的作品,代表世界科幻最新潮流的作品仍沒有引進。這一時期,外國科幻對國內科幻創作的影響仍然有限,科幻創作在理念上沿五十年代的慣性前進,雖然在文學上有很大改善,但五十年代中國科幻的近未來、近空間、純技術、窄視角特色仍然存在。

    回望這兩個活躍期的中國科幻文學,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相對于世界科幻,中國科幻中某些題材的缺失,缺失的題材主要有以下方面:

    時間旅行:做為科幻小說中的主要題材之一,在這兩個時期的幾乎見不到這類作品,即使描寫過去,所進行的也是“偽時間旅行”,比如用電子和生物技術復活恐龍、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清朝等等。

    架空歷史:也是西方科幻中早已常見的題材,在這兩個時期的中國科幻中幾乎找不到蹤影,雖然有一定數量的歷史題材科幻,如《古峽迷霧》、《美洲來的哥倫布》等,但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架空歷史小說。

    大災難:描寫危及到人類文明整體的災難的作品在這兩個時期也很難見到(宋宜昌的《禍匣打開之后》是一個例外)。

    超遠程宇宙航行:這兩個時期的科幻作品中的宇宙航行大多設定在太陽系內,少數描寫恒星際航行的作品,如《飛向人馬座》,在航行距離和速度上也十節制。

    近未來戰爭:兩個時期中,像《珊瑚島上的死光》、《波》這樣的作品,只是描寫冷戰中的小范圍事件,不能看做戰爭科幻,除《飛向人馬座》中的背景設定外,能回憶起的直接描寫當代政治格局下近未來戰爭的作品,只有八十年代的中長篇《神秘的信號》和短篇《橋》(后者曾被《新華文摘》轉載)。

    終極思考:對大自然和宇宙最終奧秘的哲學思考,這是兩個時期中國科幻中最缺少的題材,現在幾乎回憶不出一篇這樣的作品。

    相對于當時的世界科幻,國內還有一些缺失的題材,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題材的缺失不是偶然的忽略,這固然與當時的出版環境有關,但不能僅僅歸結于此,有些題材的缺失,如超遠程宇宙航行,是由當時國內科幻的創作理念決定的。

    外部影響的弱化,使得這兩個時期的中國科幻作家們以自己的理念進行創作,中國科幻的創作思想相對獨立地發展,使這兩個階段的國內科幻文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在這兩個時期的科幻創作中,中國科幻的一大特色就是科普型科幻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并一度擁有主流地位。這種類型科幻的特點是:幻想以現實技術為基礎,并且從已有的技術基礎上走得不遠;技術描寫十分準確和精確;作品大多以技術設想為核心,沒有或少有人文主題,人物簡單,文學技巧即使在當時也是簡單而單純的。它們有些象坎貝爾式的科幻小說,但更具有技術設計的特點。科普型科幻在國外也出現過,像阿西莫夫和克拉克這樣的大師,很多作品也帶有強烈的科普色彩。但這種科幻形式從來沒有像在中國這樣得到充分的發展,科普型科幻的代表作《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影響力,達到了中國科幻的頂峰,其所創造的輝煌至今無人能重復。

    但外部的影響也在八十年代逐漸顯現,曾經對中國科幻文學發展方向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幻文學姓“科”還是姓“文”之爭,最終以文學派的勝利告終,世界科幻的大環境無疑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科幻小說新浪潮運動在國內遲來的勝利,科幻文學開始擺脫五十年代的慣性,向新方向發展,一些主流文學作者加入科幻創作也加速了這種趨勢,只是接踵而來的低谷截斷了這個進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99re最新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