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廣遠:大地行走與靈魂守望
大地哺育著精神之花,天空導引著靈魂之燈。
2018-01-22
-
“大時代”與“小時代”的糾纏
小說文體與“時代觀” 閱讀、梳理2017年的短篇小說,讓人油然想到近年來關于“大時代”與“小時代”問題的爭鳴。
2018-01-19
-
“90后”創作:建構文學與生活的新關系
主持人語 趙 依(《人民文學》編輯部):2017年,《人民文學》的文學維度走向新時代,文學樣本的豐富性與代表性,一方面不遺余力地展現了成熟作家繼續以巨大的善意書寫現實征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又指向一批作家身份尚未成熟的文學新人,他們正懷揣無限的理想將對生活的熱切與疑問訴諸文學的浩瀚。
2018-01-17
-
2017年散文:回歸生活與守住本真
站在“邊緣化”和“平淡”就是散文的本性這一角度看,2017年散文又有不少閃光點和亮色,一些方面較以往還有明顯的推進和深化。
2018-01-17
-
張柱林: 多元敘事的限度與可能
縱覽《民族文學》2017年發表的小說作品,在發現其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敘事的同時,我們又能比較清晰地意識到,這些來自東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作家們,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著一些共同的主題,他們筆下的蕓蕓眾生,在中國轉型期的巨變中,遭遇著各種不同的現實考驗,卻又陷入了同一種歷史命運的漩渦之中。
2018-01-17
-
2017年中國文學:遠行人必有故事
在2017年世界文學年度報告會上做中國文學年度報告,我不免要多思考“世界文學”這個詞。
2018-01-16
-
徐忠志:守護好文學期刊這個精神家園
1977年11月號《人民文學》雜志,以頭條位置推出作家劉心武的《班主任》。
2018-01-16
-
古代北方草原文學的精神風尚
草原與平原、江河等地理區域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家園,自會形成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精神;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有機構成之一的北方草原文學就形象而鮮明地體現著這一點。
2018-01-15
-
2017長篇小說有三個主題:公共性、幻想、道德想象力
1 2017年,公共性重新回到了長篇小說。
2018-01-11
-
二○一七年文學創作述要:在筆端熔鑄“讀懂社會”的要義
當代文學的發展與演進,除去依照文學自身的規律自然運行之外,越來越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與時代潮流互動頻仍。
2018-01-09
-
2017年長篇小說的現實主義書寫:文學就是介入
現實主義傳統曾一度在新潮小說的沖擊下式微,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文學與現實生活的疏遠。
2018-01-08
-
都市文化視域下的廣州都市文學
我時常想到北上廣三座“一線城市”粵派的名聲不如京派、海派響亮,也許可以在文化中找原因:北京得天獨厚,從元代定都至永樂皇帝遷都,一直就是“皇城根下”,此且不談,就說上海與廣州。
2018-01-05
-
“時代正在改變”——2017年長篇小說的三個標本
嗨!到處流浪的人們 聚在一起吧 要承認你周圍的水位正在上漲 接受它。
2018-01-05
-
40年,中國思想學術在砥礪中前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2018-01-05
-
張柱林:多元敘事的限度與可能
縱覽《民族文學》2017年發表的小說作品,在發現其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敘事的同時,我們又能比較清晰地意識到,這些來自東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作家們,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著一些共同的主題,他們筆下的蕓蕓眾生,在中國轉型期的巨變中,遭遇著各種不同的現實考驗,卻又陷入了同一種歷史命運的漩渦之中。
2018-01-04
-
樊星 肖楚楚:時期以來中國的學界小說
摘 要: 以高等院校教職工為主人公的學界小說,著重關注學者的學術活動和日常生活,揭露學界內部的森嚴等級及紛紜亂象,爬梳大學體制與大學精神的失落與變遷,既延續了知識分子小說和大學敘事的文學傳統,亦彰顯了生存問題與性別意識等極具現代意識的當代人文主題,其中對知識分子精神、學者責任、大學精神的探討和追問,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亦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018-01-03
-
一個文學神話的誕生: 再議1990年代的西部散文
摘 要: 1990年代西部散文空前繁榮,不僅代表了西部文學的創作成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當代散文的應有高度,可以說西部作家創造了一個令人追念的文學神話。
2018-01-03
-
2017年長篇小說:變化與對策
“當代社會充滿著變化和不確定性,這對于作家來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刺激,敏銳的作家會在現實的不斷變化中去尋找文學的新機。
2018-01-03
-
評論強音引風尚推動文藝新發展
光陰荏苒,又及年終。
2018-01-02
-
與生活同聲息,與時代共脈搏
文學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