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共融互生的意義空間(圖畫中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②)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主題性美術創作漸入高潮,融匯了不同觀念和表現形式。
2018-07-15
-
勿以審美風格替代藝術品格
追求藝術風格,時常成為藝術家的座右銘。
2018-07-15
-
好作品都是精雕細琢出來的
藝術創作的方法因人而異。
2018-07-14
-
姜文《邪不壓正》的延續與超越:將不羈個性關進敘事性牢籠
與姜文的“民國三部曲”之前兩部電影相比,《邪不壓正》在美學層面既有延續,更有超越。
2018-07-14
-
好作品都是精雕細琢出來的
藝術創作的方法因人而異。
2018-07-13
-
文學與藝術,挽手前行
今年5月31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中國語言文學系,這是一件大事。
2018-07-13
-
尋找現實的回響——戲曲現代戲之我見
在創作中找到一個歷史與現實、內容與形式的最佳結合點,使現代戲既有泥土芬芳,又有時代風貌,既以歷史內涵給人啟迪,又憑借藝術樣式讓人賞心悅目。
2018-07-13
-
建構文藝理論中國話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詩實踐呼喚偉大史詩,也呼喚文藝理論工作者著眼新現實、提煉新話語、推動新實踐,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文藝理論話語體系 既要深入思考中國文藝發展道路,彰顯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中國文化自信,又要注重與世界其他民族經驗的互鑒,在不同文化、不同范式對話溝通中超越地方性和民族性,獲得其普遍意義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藝,一時代也應有一時代的文藝理論構建。
2018-07-13
-
民族美學的脊梁——再論“形神說”
一 這里不妨先摘錄一封觀眾看過話劇《狗兒爺涅槃》后,寫給扮演者林連昆的來信。
2018-07-11
-
“一帶一路”視角下舞蹈藝術研究
中國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給舞蹈領域帶來了新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認識世界舞蹈文化,如何更加全面地認識和吸收外國舞蹈文化的發展經驗從而更好地豐富自己。
2018-07-10
-
把最傳統“傳播”成最時尚
縱觀歷史,戲曲藝術一向善于借助新的傳播方式再煥生機。
2018-07-10
-
以高峰研究促進高峰創作
古今中外文藝高峰告訴我們,由文藝理論、藝術史和文藝批評等所組成的文藝研究,總是能夠為文藝創作提供智慧支持,并且為后世體驗和把握這些文藝高峰確立話語規范。
2018-07-10
-
繼承傳統觀照現實
20世紀初,電影由西方傳入中國。
2018-07-09
-
塑造有生命質感的人物形象
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原創話劇的回顧與展望”專家研討會6月25日在京舉行。
2018-07-09
-
揭開戲劇人創作背后的“秘密”
我寫過訪談錄,也很喜歡看訪談錄,現在也有人稱它為口述史。
2018-07-09
-
戲曲電影應有新的運營思路
從戲曲界的角度看,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令人關注的新亮點,就是三部3D戲曲電影參加展映,加上經典越劇電影《紅樓夢》修復版的放映,戲曲電影多年來第一次以這樣的強勢方式集體亮相,也因此引發了與戲曲電影相關的許多討論。
2018-07-07
-
依于傳統 游于現實
徐培成今年整整70歲。
2018-07-02
-
文化大餐,不妨佐以“餐后甜點”
兒童劇《海上的諾蘇火布》故事繪本 目前,我國舞臺藝術創作越來越重視圍繞劇目的周邊衍生品開發,戲劇產品形式越來越豐富,其中不乏許多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風格的創意衍生品。
2018-07-02
-
在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舉行
6月23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江蘇省文聯、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大學主辦的“在時代的現場”當代文藝評論蘇州論壇在蘇州舉行。
2018-07-02
-
民族自強精神的視覺表征
黨對文藝工作一貫非常重視。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