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原創話劇 塑造有生命質感的人物形象
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原創話劇的回顧與展望”專家研討會6月25日在京舉行。來自話劇領域的專家學者、活躍在創作一線的劇作家和導演結合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就40年來原創話劇創作的得與失、中國原創話劇發展規律和藝術特色、未來話劇發展的愿景等話題進行了研討。
戲劇評論家鐘藝兵以“在艱難曲折中前行”概括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原創話劇的狀態。他認為,一方面要承認中國原創話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成就背后蘊藏著無數的艱辛和汗水。“盡管經歷了一些挫折,中國原創話劇陣地上仍然有一批有識之士,有一批有責任擔當的藝術家,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排除干擾,變被動為主動,深入生活、銳意創新,產生了一批超越于往期的優秀作品。”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王曉鷹認為,中國原創話劇的文化任務是要“講好中國故事”,要塑造有生命質感的中國式人物形象,表達有文化深度的中國式情感哲思,而且要使用和發展中國式的藝術表達方式來進行這樣的塑造和表達,要在舞臺藝術表達中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風采,創造一種中國式的詩化舞臺意象,進而達到中國原創戲劇總體性的美學目標——“詩化現實主義”。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顧春芳談到,歸根結底原創應該是指向經典的,話劇原創的根本就在于培養屬于這個時代的戲劇家,因為只有大的戲劇家才能引領時代的風氣。藝術的敏銳、學養的深度、歷史的視野、文化的擔當、思想的引領、良知和風骨以及具有感召力的特殊的精神氣質,所有這一切才構成了大藝術家應該具備的藝術氣質和人格。戲劇藝術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沒有一種藝術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中國話劇正在今天的彷徨和痛苦中醞釀和積蓄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