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種時節
陽光如同熱情的橙汁 尖尖的麥芒之上 夏天被分成兩半 一半將成熟收割 一半把秋天的希望播種 從去冬到今夏 從一粒種子到遍地金黃 麥子 我親愛的兄弟 行走在古老的節氣中 在故鄉親切的泥土里流浪 六月的羽翼下 汗水覆蓋了整個村莊 “割麥——插秧——” 布谷鳥勤快的鳴叫里 一場農事的戰役激戰正酣 芒種到了 杏兒黃了 回不去的故鄉里 一場飄飄灑灑的 黃梅雨 淋出濕漉漉的鄉愁.
2021-06-16
-
人間山水
時間應該是傍晚,荷鋤的農人正走在回村的路上,右手扶著肩上的鋤把,左手捏一條牧鞭,趕著兩匹馬,一匹馬低頭在路上撿食著什么,而另一匹馬則干脆側到路邊去揪食草葉。
2021-06-16
-
藏北草原行
高原夷平面上的藏北草原,緩丘柔坡脫離谷地漸行漸遠,湖畔、季節河灘、平緩的山洼,那些背風向陽、水草近便之地總能冒出一兩頂帳房來。
2021-06-16
-
楠竹骨的油紙傘
我家的屋后,是一片青青的楠竹林。
2021-06-08
-
抵抗遺忘
母親病了。
2021-06-04
-
流淌在歌謠里的紅色記憶
溪河織翠錦,青峰列畫屏。
2021-06-04
-
夏涼牂牁江
在貴州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條從千山萬壑中奔流而過的牂牁江。
2021-06-02
-
把他種在心里
袁老 走了 民以食為天 他終生研究“天大的事兒” 讓天下稻菽千重浪 甘愿一輩子 雙腳深深插入泥土 躬身田間 讓自己也長成 一株豐碩的稻菽 供人們禾下乘涼 袁老 走了 700、800、900 1000、1100 公斤 望著水稻畝產 不斷攀升的數字 他開心地笑了 可他還說不滿足 袁老 走了 化為一粒種子 我們感念他的貢獻 把他種在心里.
2021-06-02
-
布拖印象
藍色,布拖 我第一次在溫熱的光中 發現了那條深藍色的河 這條河流 把自己交給了那片古銅色的土地 一輪輪波瀾 一浪接著一浪 奔赴原野 和土地一起生,一起死 它流經峽谷時,翻越,滾騰 流經平原時,平靜,柔和 流經父親們的田舍 就彎下腰,放下姿態 孕育出濃烈的燒酒 還有父親們徹底的高腔 盛開的浪花撫摸著我單薄的身影 像一次次沉重的嘆息 又像一次次的歡愉 我望向遠方 卻不知它流向何處.
2021-06-02
-
井岡星火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
2021-06-02
-
羌笛悠悠
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2021-05-27
-
鳳凰城里覓從文
每次去湘西鳳凰,我總會繞過人聲鼎沸的古城,去拜謁沈從文墓地。
2021-05-27
-
秀水泱泱 紅船依舊
四月的江南,草長鶯飛,春意盎然。
2021-05-27
-
家鄉的道路
1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 走在家鄉平整干凈的水泥路上 想起兒時沼澤地般的泥濘路 膠靴陷在埋沒膝蓋的泥漿里 那一串串腳印分外清晰 上學的路上 泥巴纏繞著我的雙腳 累得我喘不過氣來 傷心得直掉眼淚 父親提著滿是泥漿的套鞋 怨天怨地唉聲嘆氣 車輛行駛在泥濘的路上 滑得歪歪斜斜 堵得驚心動魄 司機們煩躁不安 喇叭聲響成一片 撲哧撲哧踩在泥濘路上的我 任憑泥濘路的擺布 滿身滄桑的泥濘路啊 是我稚嫩心情的寫照 腦海里留下的完整腳印 是昨天抹不去的記憶 2 家鄉的道路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條條泥濘路變成了水泥路 泥濘路的記憶被流水沖洗 家鄉的水泥路 堅定沉穩地向前延伸 延伸到希望的藍天邊際 家鄉的水泥路就像蜘蛛網 越過了纏繞的旱田山 寬闊的馬路上 川流不息的車輛歡快地奔馳 像河水一樣流淌 家鄉的水泥路 就像一根根紐帶 將群眾和政府的心連在了一起 周邊的環境得到了改善 群眾出行方便了許多 夜晚那一盞盞路燈 是水泥路的點睛之筆 泥濘路變成了平坦的馬路 平坦的馬路四通八達 鄉鄰們上集下集 走親訪友 都變得那么便捷 家鄉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家鄉百姓的日子 如同鮮花兒燦爛地綻放.
2021-05-24
-
小院之春
小院的北美海棠開花了。
2021-05-24
-
地靈人杰團山村
人間四月花滿天,我追逐春姑娘的腳步,宛如一只自由自在飛翔的春燕,來到我的家鄉,離麗江古城10公里的古村落團山村(納西語古稱“拓東”)。
2021-05-24
-
龔灘印象
在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中,風光秀美的龔灘古鎮名列其中;在重慶市公布的20個歷史名鎮中,聞名遐邇的龔灘古鎮位居首位。
2021-05-24
-
為一位農民工拍照
在公司一個高鐵箱梁項目部出差,有個農民工想請我為他拍一張照片。
2021-05-14
-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清晨,我和同事們趕往漢口火車站,乘坐當天的第一班動車到宜昌,然后將奔赴五峰縣長樂坪鎮的扶貧點洞口村。
2021-05-14
-
打鳥兄弟“變臉”記
在我國第二大候鳥遷徙通道的核心區域——江西省遂川縣營盤圩鄉采訪,“萬鳥嶺”是非去不可的。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