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印象
在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風光秀美的龔灘古鎮(zhèn)名列其中;在重慶市公布的20個歷史名鎮(zhèn)中,聞名遐邇的龔灘古鎮(zhèn)位居首位。
烏江和阿蓬江在這里交匯,懸崖峭壁,急流險灘,勾畫出烏江流域最為壯闊的圖景,也造就了龔灘神奇的山水和風光;1700多年的歷史,構建了龔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燦爛的土家文化,淳樸的民風,構成了龔灘令人向往的人文風情。
烏江、阿蓬江、黃葛樹、險灘、蠻王峒、百里烏江畫廊,是龔灘自然風景的標志;古老的石板街、吊腳樓、西秦會館、董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彰顯出龔灘古樸、典雅的近代文明;烏江號子、木葉情歌、擺手舞、古老的神話,展開了龔灘悠遠的歷史長卷。
這里曾經(jīng)是渝、黔兩地的物資集散地,是烏江鹽道的中轉站、烏江航運的樞紐,素有“錢龔灘”之美譽,一度成為烏江流域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悠悠千載,歷史久遠。三國時,蜀國在這里設漢復縣,西晉在這里設置涪陵郡,唐朝在這里設洪杜縣,龔灘是烏江流域最早設置郡縣的古鎮(zhèn)之一?!笆翘平?,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眹嫶髱焻枪谥羞@樣敘述龔灘古鎮(zhèn),他的名畫《老街》便誕生于此。
龔灘以前叫龔湍,因為烏江湍急而得名。兩岸的人家大多姓龔,而且是烏江流域的名門望族。在明萬歷元年(1573年),龔湍所依的鳳凰山發(fā)生了一次大泥石流,巨大的石頭阻斷了烏江,形成一個聞名烏江的大險灘,這就是人們后來所稱的龔灘。
人們一來到龔灘,會在河岸古老的土家建筑、絕壁纖道流連忘返;更會被神奇的蠻王峒、雄偉的馬鞍城以及光光的石板街吸引。楊家橋、永安橋、半邊倉、檐燈、橋重橋、繡花樓、李氏牌坊、錦樓、鴛鴦樓、鯉魚跳龍門等景點,都會讓人們久久駐足。
物換星移,由于烏江彭水電站的修建,這個千年古鎮(zhèn)進行了整體搬遷,搬到了烏江下游、離原龔灘1.5公里的小銀灘。原樣復建,讓即將消失的龔灘古鎮(zhèn)涅槃重生。
同樣的風景,不一樣的韻味。昔日的濤聲變得平靜,高峽出平湖。原來的險灘已經(jīng)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平靜的一汪江水,百里烏江畫廊倒映在碧綠的江水之中。
我們靜靜地站在龔灘老街上,聆聽著歷史遠去的足音。古老的街道,閃爍的檐燈,石板路上打杵留下深深的烙印;老木屋上風雨和山洪留下的斑駁痕跡,還有世代凝聚家族人心的火鋪……讓人們感受著往昔的歲月,為先民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而感動。
吃綠豆粉、品烏江魚、嘗龔灘香菌,游烏江畫廊、祭祀蠻王峒、登馬鞍山……如詩如畫的自然人文風情,讓人平心靜氣;清新的風,讓人忘卻人生的煩惱;粗獷的大山,給人以無盡的力量。
傳統(tǒng)而古老的土家族民居吊腳樓,成為土家族文化的一種象征;《紅杜鵑、白杜鵑》《桐子花開》《絕地逢生》等影視劇把龔灘風景帶上了現(xiàn)代熒屏。
古老的龔灘,正在展現(xiàn)出她前所未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