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技術風暴中錨定人文坐標
2024年5月30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的智能量子計算機MOSS在科幻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展中展出。
2025-03-21
-
《雷池漁歌》:讓科幻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馬傳思的少兒科幻新作《雷池漁歌》由四篇以江南水鄉為地域背景的小說組成,四位少年主角在這片土地上各自經歷了奇妙的歷險,他們探尋親情,體會鄉愁,在歷史、現代與未來的交匯處思考著其中的關聯與奧秘,并在這些經歷中實現成長。
2025-03-19
-
和AI同臺演戲是什么體驗
隨著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的迅猛發展,AI在戲劇中的應用逐漸引起關注。
2025-02-17
-
雕龍之道
戰國時,有齊人鄒衍,擅長談論天地之事;稍后有騶奭,以鄒衍的觀點和方法入文,深得齊王賞識,時人稱頌“談天衍、雕龍奭。
2024-12-23
-
鏡像與“破鏡”
人與機器的關系,一直是科幻敘事中的重要主題。
2024-12-23
-
夢的相向而行
中國科幻文學翻譯已逾百年。
2024-12-23
-
報告文學如何書寫硬核科技
科技與文學有著難以剝離的前世今生。
2024-12-23
-
呼喚更多優秀少兒科幻創作
董仁威,科普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榮譽理事,少兒科幻閱讀推廣聯盟創始人。
2024-12-23
-
2024中國科幻盤點
時至歲末,文藝報科幻專刊特別策劃年末盤點,邀請7位專家、學者和作家共同回顧總結2024年中國科幻發展狀況,展望未來前景。
2024-12-23
-
科幻詩學問題與當代文學的知識論
在去年《當代文壇》的采訪中,我說過:「“現代性”給予我們過多的期許之后——由于像鄂蘭所指出的,現代人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創造的技術,無法應對我們行為的后果——從微觀政治到日常行為上,人都成為所處的世界的對立面。
2024-12-17
-
科幻網文,年輕人的星辰大海
近年來,科幻小說與網絡文學的交融,孕育出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
2024-12-02
-
以家園視角“點燃”科幻的鄉愁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書系的出版創意和編選思路,源自我們對科幻文學中國化的夢想。
2024-11-25
-
讓更多優秀科幻文學“出圈”和“傳世”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為“天問”獎最佳長篇獲得者《井中之城》作者劉洋頒獎 在第二屆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頒獎期間,與會者探討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的當下與未來 更重視中國原創科幻文學的發展,并致力于孵化、出版和嘉獎更多更好的優質科幻文學作品,是2024年科幻活動的顯著發展趨勢。
2024-11-25
-
溫情的弧光與懷舊的審美
《愛、時光與大怪獸》是青年科幻作家阿缺中短篇科幻小說集新作,也延續著阿缺的寫作風格:溫柔細膩的語言文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帶著懸疑色彩的情節,深厚濃郁的情感內核,極具時代特征的意象與元素,以及有意識的時空重構。
2024-11-13
-
從時間出發抵達過去和未來
初識寶樹,是我在英國的時候。
2024-11-13
-
深淵中的降臨
吳楚科幻小說新作《未來入侵》作為《暮星歸途》的姊妹篇,同樣關注到老齡化問題,但兩部小說展現出不同的面相,也折射出不同主題思索。
2024-11-13
-
“五四”詩壇的科學激情與詩意
《猛虎集》,徐志摩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31年 中國文學,奉詩為宗;古今皆然,文理兼融。
2024-11-13
-
如何確立科幻文學的“中國性”
2024年3月,《地火行天:中國科幻研究十年精選(2011-2020)》(上下冊)出版,該書分不同主題,精選了中國科幻迅速崛起十年間中國科幻研究的重要成果,對中國科幻研究進展進行系統觀照和把握,體現了中國科幻研究的前沿發展水平。
2024-11-13
-
科幻小說:是變化的文學,是現在和未來的文學
《科幻之路》(全六卷) 第一卷《從吉爾伽美什到威爾斯》 第二卷《從威爾斯到海因萊因》 第三卷《從海因萊因到現在》 第四卷《從現在到永遠》 第五卷《英國科幻小說選》 第六卷《世界科幻小說選》 [美]詹姆斯·岡恩 主編 譯林出版社2024年出版 最近譯林出版社出版了美國科幻作家、理論家詹姆斯·岡恩主編的六卷本科幻作品集《科幻之路》。
2024-11-11
-
讓科幻創作之路越走越寬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八十二屆世界科幻大會上,創作交流、現場簽售、衍生品推廣等一系列活動將中國科幻的熱度延伸到海外。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