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起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場域,讓傳統文化面向未來展開一場想象力的突圍。 《雷池漁歌》:讓科幻回歸傳統文化本源
馬傳思的少兒科幻新作《雷池漁歌》由四篇以江南水鄉為地域背景的小說組成,四位少年主角在這片土地上各自經歷了奇妙的歷險,他們探尋親情,體會鄉愁,在歷史、現代與未來的交匯處思考著其中的關聯與奧秘,并在這些經歷中實現成長。作者馬傳思將傳統民俗與神話傳說融入科幻情節中,通過這些故事,不僅展現出對童年的回望、對故鄉的深情,還傳遞出其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以科學與科幻的視角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人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神話傳說與科學解讀,傳統文化與科幻表達都凝聚在故事中,完成了一場深刻的交融與對話。
作者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提煉出九龍壁、鮫人傳說、丹尼索瓦人、黃梅小調、花朝節及歷史傳奇等元素,這些承載著地域情感與文史記憶的文化符號,散發出傳統文化特有的神秘與浪漫氣息。
在《巨龍之怒》中,九龍壁這一象征權力與守護的傳統文化遺存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小說提到“龍失其身、四方受難”,這一情節源于中華神話對龍作為守護神的崇拜。作者通過科學幻想對其進行了重新詮釋:主角小菘通過九龍壁這一傳統文化遺產首次感知到了巨龍的存在,并利用現代科技解密“龍怒”帶來的自然災難,將傳統信仰中的神秘力量轉化為科學現象,由此,九龍壁不僅是鄉村記憶的象征,更成為連接過去與現代的文化紐帶。
而《雷池漁歌》則對江南地區的海眼與鮫人傳說重新演繹,通過科幻敘事將傳統文化的古典神秘轉化為人類與異種生命對話的現代浪漫。文中的鮫人具有獨特的基因結構,他們的歌聲是一種頻率極為復雜的生物音波,不僅承載著傳統漁歌的旋律,更是異種智慧生命信息交流的媒介。主人公通過與鮫人建立聯系,重新認識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而對“天”“人”兩方關系的深刻哲思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意旨之一。
《歸鄉異客》中,古戰場與外來智慧的交融構成了小說的核心場景。故事以上格城廢墟與歷史上的曹魏故事為背景,廢墟中的智慧生命——“凈水”以獨特的存在方式象征著歷史與未來的張力:它記錄了悠長歲月中的歷史真相。小說在展現傳統文化的厚重美感時,側重于讓傳統軍事文化在未來語境中煥發新的意義。
《遠寺鐘聲》以山中古寺與丹尼索瓦人遺跡為雙重核心意象,通過“花朝節”等傳統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已滅絕的丹尼索瓦人作為人類“近親”,其遺跡承載著人類文明起源與傳承的玄思;而古寺鐘聲作為傳統宗教的代表意象,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刻聯系。主人公借助科技手段探索丹尼索瓦人與古寺遺跡,最終發現許多問題無法完全用今天的科學去解決,這種“謎題懸置”的手法彰顯出傳統文化的神秘之美,也呼應了作者對文化傳承的深思。
通過上述傳統文化元素與科幻意象的融合書寫,作者在書中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提煉與再創造——利用科學幻想賦予傳統元素合理性,使它們成為科幻敘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而令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煥發新生。通過這種方式,作者傳達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理念:傳統與未來可以借創造性的對話實現融合,傳統文化的浪漫神秘不會因科學解釋而褪色,反將借助“古今和聲”的效果展現出更深層次的美學意義。具體言之,科技賦予了傳統以新邏輯、新形式,而傳統則為科技增添了文化情感維度上的深邃美。
國內少兒科幻創作曾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西方近代工業意象的路徑依賴,但近年來,不少科幻作者嘗試突破這一困境,回歸文化本源和本土語境。從《雷池漁歌》一書中可以看出,作者馬傳思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他對于將科學幻想作表達方式的深入思考。他以科學的邏輯和視角解讀古代神話和文化遺產,以科幻思維為傳統文化賦予鮮活的生命,不但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的浪漫主義色彩,更以科幻文學嚴密的邏輯性,構建起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場域,讓傳統文化面向未來展開一場想象力的突圍。
如《巨龍之怒》中的龍是一種高維生命體,其行為是能量波的投影,九龍壁是記錄巨龍活動的“能量圖譜”,雷池則是其與低維空間實現交互的物質化節點,巨龍那不穩定的“怒火”則是高維生命體與人類思維互動的結果……詳實的邏輯推演,賦予“龍”的意象以橫跨古今的全新魅力。
又如《雷池漁歌》中的鮫人。鮫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秘生物,在古書中多有記載,小說則對鮫人進行了呼吸系統構造等生物學方面的分析。鮫人曾為雷池的原住民,它們的離去也隱喻著人類社會發展對自然的影響。小說的結尾,主人公通過歌聲與鮫人建立了短暫聯系,這一瞬間既呼應了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共存的理念,也展現了未來科技推動這種共生的可能性。而鮫人與人類的關系,則象征跨越種族的理解與友愛的可能,為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話元素賦予了現實意義,展現出科幻小說獨特的美學價值。
如作者在本書序言中所說,“神話和傳說是一代代先民樸素而浪漫的想象,科幻則是在科技和未來對現實雙重入侵的時代背景下的幻想。時空的異位決定了兩者有著涇渭分明的差距和各自的獨特屬性,但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因為同樣浪漫而張揚的想象而消弭界限”。通過科學幻想對傳統元素的再闡釋,本書為讀者呈現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傳統文化符號在科幻語境下獲得了全新的、更深遠的意義。科學不單只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技術手段,同時也是理解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維方式,而傳統文化不僅為科幻小說提供了肥沃的素材土壤,更為其今后發展指引出全新的方向。
馬傳思一貫以引人入勝的冒險情節、深刻的哲學思考、對自然與人類關系的深切關注見長,在《奇跡之夏》《螻蟻之城》《鋼鐵蒼穹》《冰凍星球》等少兒科幻作品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創作風格。《雷池漁歌》在繼承上述特質的同時,在主題的挖掘深度、文化與技術的融合、敘事技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