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舉行,聚焦數智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徑 當AI開始寫第37版劇本……
    來源:文匯報 | 王彥 臧韻杰   2025年03月20日08:48

    來上海參會前,靈河文化創始人兼CEO、電視劇《三體》制片人白一驄又一次把初擬演講稿的任務交給AI,就像他今年已經N次嘗試的那樣。對方很快生成一篇,“和之前幾次一樣,能用的部分很少,但我留下了標題——《當AI開始寫第37版劇本時》”。

    昨天,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來自創作一線、學界評論界及至產業鏈上下游的與會者把“未來已來”“AI輔助創作”視作時代必然,最新分享更已從“AI能不能取而代之”的理念之爭,進入到了“AI何為、怎么為”的應用調試階段。

    當AI開始寫第37版劇本,甚至樂此不疲地投入第370版更新——數智時代的中國電視劇行業,與新技術共舞是確鑿的,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路徑更是不斷迭代的恒久命題。

    最強大腦怎么練

    好劇始于“一劇之本”。新技術強勢介入,編劇和制作人的“本領恐慌”降臨了嗎?

    AI炮制的發言稿,讓素以技術流見長的白一驄內心一顫。“它原本的主標題叫《編劇已死》。”措辭極端,可文內條分縷析不無道理。比如AI預測“2025年五大高危編劇”,排名第一的就是只會寫“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流水線生產者,這的確無人想反駁。它甚至還有“內驅”式建議,提出在AI創作中可以給出世界觀導圖生成器、臺詞檢測插件等編輯工具。比如,制片人好奇為什么AI擬文選擇“37”版劇本,不是更多或更少?再次發問,得到回答“因為莎士比亞一生寫了37個劇本”。提問者一時愕然,往日互動攢下的語料庫,幾乎讓他在機器面前毫無秘密。再看AI擬寫的結束語,“給算力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算力”,更令聞者震撼不已,“我未曾告訴它我是誰”,但它卻用一句模仿《三體》臺詞的話,透露出早就洞悉一切的狡黠。

    正因坦然接受AI帶來產業變化,“前年開始,我們公司所有制作和創作團隊全面擁抱AI,我,還和高校建立實驗組,摸索生成式AI在實操中的應用。”在工作電腦上,白一驄做了很多AI工具的本地化部署,他認為AI在劇本生成、反套路訓練、世界觀構建等方面展現出高效優勢,但無法替代人類創作者的“狼狽與浪漫”。“人和AI的結合,是我們目前在做的準備,先進的工具能幫我們獲得更好的創造力。”

    測試AI寫劇本,秦雯先后以莎士比亞、《繁花》《我的前半生》出題,發現“AI編劇”的優缺點都挺突出。“AI的優點是快,它的結構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跨文本縫合能力、規避人類慣性思維的能力比較強。缺點也明顯,它還沒有具備處理信息后做主題論文、提出新觀點、開拓新方向的能力,缺乏情感的深度和原創,過于依賴現有模板元素,忽略文化的細微差別。”

    在模仿莎士比亞戲劇結構撰寫的一段美國往事里,AI設計的牙醫會專門收集黑幫的假牙,類似荒誕無意義的設計,在秦雯眼里,或是激發頭腦風暴的一個起點。可測試題切換到她曾改編的《我的前半生》,AI描繪羅子君與賀涵重逢的場面讓人啼笑皆非。兩三個言語回合,“藍山咖啡”“曼特寧”“梵克雅寶”“萬寶龍”名詞連著名詞、品牌疊著品牌,處處綺麗空洞,倒像是被另一組AI“宣判出局”的霸總式橋段。秦雯說:“如果用AI輔助《繁花》創作,可以讓它收集1993年上海的社會文化背景資料,節省很多人力和資本。但現階段,只要多讀幾個AI生成的劇本或故事,就很容易發現明顯的AI味,我稱為‘I里I氣’。”

    隨著技術“奇點”臨近,人人都想要找到“最強大腦”。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磊卿暢想,人類編劇+AI編劇合則共贏,“未來最有可能的方向是,AI提供創意碎片和形式框架,人類賦予它靈魂與當代性,共同探索更多創新的可能”。

    所有“將就”哪里逃

    電視臺與網絡競爭,長視頻平臺與短視頻平臺抗衡,游戲、微短劇、交互式玩法層出不窮,注意力稀缺時代,電視劇代表的“客廳文化”還有多少未來?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規劃院副院長滕勇帶來一組數據:基于中國視聽大數據(CVB)5億用戶,2024年電視劇戶均收視時長同比上漲9.1%,黃金時段首播劇收視率同比激增26.8%。“2024年全國衛視頻道黃金時段電視劇累計收視戶次達到了346億,同比上漲27.4%。”滕勇說,“優質劇集對頻道收視的拉動作用顯著,《六姊妹》在東方衛視播出時,使頻道黃金時段收視率較前期大幅上漲約40%。”

    電視劇還受不受大眾喜愛,數據會說話。但也不能全被數據、流量牽著鼻子走,火什么拍什么,熱什么播什么。劇評人李星文提到好劇之間“互相踩踏”的現象。去年10月起,3個月內,觀眾看完了幾年的刑偵懸疑劇;而最近,現偶劇又扎堆登場,且劇名還都是兩個字,《難哄》《愛你》《濾鏡》齊發。他說,排播的多元化是個學問,源頭上的創作多元化更有理由成為品質創作者的自覺。

    芒果超媒副總經理周海坦言,劇集打開文旅賽道、融入更多消費場景的前提,或許還是應當內容為先。“用戶評價一些劇叫‘養老劇’,其實說的是長尾效應。”《甄嬛傳》火了年復一年,不僅被觀眾拿著放大鏡摳細節看,劇集衍生品也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歸根結底,創作者從內容上發力,而不是一心只把用戶‘當韭菜’”。

    “阿爾法世代”的創新需要誰

    繼Z世代之后,以10后一代為主的“阿爾法世代”即將躍升文娛消費市場的主流群體。“阿爾法世代”的創新,單憑日新日進的技術就能實現嗎?

    年會現場,北京大學副研究員、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提問論壇的聽眾:有誰知道“電子父母”?應者寥寥。學者說,這是如今在社交平臺上席卷00后大學生、10后中學生的一股情感需求風向。

    話筒到了《玫瑰的故事》編劇之一李瀟手上,她雖不曾被“電子父母”話題刷屏,但寫故事的敏感讓她不經意間觸達了互聯網背后年輕的心。“現在有些孩子,與家人、同學、鄰居的相處不無淡漠。可他們會在寫作業時開著遠程直播,等線上來自素昧平生者的陪伴。”李瀟理解他們內心訴求的由來。在她看來,也許技術迭代到了一定時候,“我們會迎來某種文藝復興,重新懷念真人手作的味道”,電視劇創新,可能不在于太多“科技與狠活”,而是需要關注到諸如向“云上爸媽”索取情緒價值、給予“賽博朋友”超越現實溫度的全新的社會情緒。

    呂帆認為,技術看似無所不能,但人類的智慧、詩意與靈性,才是永遠能叫人熱淚盈眶的力量。他用時下火熱的游戲《雙影奇境》舉例:“技術成就了身臨其境之感,但全世界玩家都認同,這個游戲最大的難點不是關卡的挑戰,而是一個朋友、一個呼應你的召喚與你聯機的真人,這個游戲真正的點在這兒。”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能擔當創新使命者,需要在三種能力上加強修為:要有對時代、社會和人生的敏銳洞察力和感悟力;要具備獨具匠心的故事編織力和講述能力;要具備一定的理論思辨力。”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久久精品*5在热|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精品99精品视频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99|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国内精品-bt天堂|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