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采菊東籬下”的植物人文學解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馬俊江  2024年12月04日11:08

    古詩有采荇采蓮、采藍采綠,采菊是陶淵明的創造。自“采菊東籬下”問世之后,說到采菊,人們就會想起陶淵明,即便陶淵明不是第一個采菊的人。陶弘景注《神農本草經》說采菊:“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實。”陶弘景說的是采藥節令,讀起來雖抑揚頓挫,但在本草學家眼中采菊是采藥,而陶淵明則把采菊變成了詩。

    菊花當以黃色為正

    園藝一直參與著詩歌史:園藝既改變著草木形態,也改變著后世對詩歌的想象。《詩經》里的梅是梅子樹,落的是梅子,不是梅蘭竹菊中的梅花;《楚辭》有“桂酒”,而酒里不是桂花,是肉桂樹的皮;菊也一樣,一直被改變著。1922年,聞一多先生寫《憶菊》贊美菊花顏色的美:“金的黃,玉的白,春釀的綠,秋山的紫。”而籬笆邊的陶淵明不會手捧一束綠色菊花,因古時的菊花最初和最多的顏色是黃色,白色次之,偶有紫色、紅色,則一直被當作雜色。《東坡志林》記下了時人對園藝新品和雜色菊花的厭惡:“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遜之曰:‘菊當以黃為正,余可鄙也。’”

    在古人的世界里,凡事都講究“正”。花,也有正色。宋人林洪著《山家清供》,引其老師危稹的話:“梅以白為正,菊以黃為正,過此,恐淵明、和靖二公不取。”當然,這是后人說法。陶淵明采菊未必只采正色花。問題是在陶淵明的時代菊花也沒有那么多顏色。黃是菊花的正色,也是初色——菊是開著黃花走進文化史的。《禮記》有記,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在菊花史的源頭,菊是黃色的小野花。陶弘景說:“今近道處處有,取種之便得。”宋人劉蒙《菊譜》說,唐代之前記述的菊“皆無千葉花”,都是“單葉小花”。陶淵明采的菊花應該就是和野菊差不多的單瓣小黃花。

    我甚至覺得菊花的名字本意就是黃花。《周禮》有記,王后有鞠衣。漢代有“兩鄭”注《周禮》,先鄭鄭司農云:“鞠衣,黃衣也”;后鄭鄭玄接著說,鞠衣“色如鞠塵”。鞠塵今稱酒麴,古人稱之鞠塵,意為酒麴色如塵,是土黃色。最初,jú這個音的意思說不定就是指黃色,所以鞠衣是黃衣、麴塵是黃霉,而菊花則是黃花。也因此,雖然天下黃色的花那么多,但只有菊花的別名是黃花。

    古菊是瘦花和香花

    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菊在東籬,酒在東籬。陶淵明之后七百年,李清照寫《醉花陰》,寫的也是東籬,也是菊花,也是酒,多了的是“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瘦”的是人,也是花。說人瘦、花瘦都是寫實,說“人比花瘦”是詩。

    菊花的初形是瘦花。范成大的《范村菊譜》說野菊“花單葉,極瑣細”。“細”即是瘦。被帶進人間庭院的菊花還是瘦花。直到宋代,菊花還是“小”與“纖”,范成大記錄菊花36種,名列第一的勝金黃“花葉微尖”,第二名疊金黃“又名小金黃”,第三名棣棠菊“花纖秾”,第四名疊羅黃更是“花葉尖瘦如剪羅縠”。在這里,“縠”是細紗,意指菊花的花瓣“尖瘦”,像是細紗剪裁出。梁實秋在《群芳小記》中感慨現代園藝藝菊“不取其清瘦,而愛其癡肥”,結果菊花“盛開時直像是特大的饅頭一個”。“瘦”是“清”,“清”是一種至高的品格:是清靜、冷清中的遺世獨立,是不同流合污的清高。陶淵明東籬下的菊花是“清瘦”,不是富貴的“癡肥”。

    古菊,是瘦花,也是香花。蘇軾的《仇池筆記》有《論菊》,首句即說:“菊,黃中之色,香味和正。”古人之愛菊花,最愛它的“黃”與“香”。在漢語的花香世界中,除卻蘭香、荷香、梅香等,還有一個菊香。“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盈袖的香來自東籬下的菊。既然菊花是香花,就不能只是看,還需閉上眼睛靜靜地聞。想陶淵明采菊時,也會低頭聞菊香吧。隔著漫長歲月,經常和陶淵明對話的蘇東坡也這樣想象東籬采菊:“漫繞東籬嗅落英。”

    帶露折花與重陽采菊

    “采菊東籬下”,陶淵明是在秋天的一個早晨采菊的,他的采菊詩寫得清楚:“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淵明去采菊的時候,花瓣上是有露珠兒的。清晨帶露采菊不是陶淵明的創造,而是一個傳統。梁簡文帝的《采菊篇》寫道:“月精麗草散秋株,洛陽少婦絕妍姝。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詩中的日精是菊的別名。比簡文帝和陶淵明更早的是屈原,其也吟唱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該詩句應作互文理解:朝與夕、餐與飲皆是采集香草嘉木上的花與露。落英是秋菊的落英,也是木蘭的落英;墜露是木蘭的墜露,也是秋菊的墜露。自從走進中國詩歌,走進中國文化史,采菊人的菊花上就一直是有露水的。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說,“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先生是詩人,寫得有詩意:露水清澈,花朵與花香皆像被清水洗過,采花人采得清新的花朵,也采得純凈的花香和露珠兒。但帶露折花是詩,也是史,與古人對露尤其是對草木之露的信仰有關。因為在今人看來不過是自然現象的露水,在古人的世界里是甘露、是美露、是膏露,且還有一個很美但已經失傳的名字——天酒。

    中國古人還有重陽采菊的傳統。大凡古老的節日最初多是為了祛邪禳災。在古人的世界里,萬物有靈,草木有靈,也就常用草木來祛邪。也因此,節日大多有節日的草和樹,節日的草和樹大多是香草嘉木,因為香能降神祛邪。重陽節的樹是茱萸,草是菊花。古書云:“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借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爾。”重陽節如何用茱萸和菊花辟邪延壽,不同時代和地區的用法也不大相同。人們熟知王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古時重陽頭上也可插菊花。宋人劉景文寫詩問蘇軾:“四海共知霜鬢滿,重陽曾插菊花無?”陶淵明采菊會把菊花插在鬢邊嗎?陶淵明的鬢發,也是落了霜的:“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飲酒·十五》)。由此可見,東籬采菊的陶淵明白發黃花。孫思邈的《千金月令》記重陽習俗:“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重陽節,秋風習習,人們登高宴飲,飲的是茱萸酒菊花酒,然后,醉著從高處回來,這醉是酒醉,也是陶醉、陶然。

    貧士采菊與孤獨的田園

    后世對陶淵明故事的講述邏輯清晰:不為五斗米折腰,于是“歸去來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不為五斗米折腰致使東籬下的陶淵明常常饑腸轆轆,在貧與道之間掙扎,在掙扎中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陶淵明用來安慰自己的是歷史中的貧士。中國詩中多懷古詩,但像陶淵明這樣常常懷念古代貧士的不多,他甚至專門寫了一組《詠貧士》的詩,歌詠的是貧士,安慰的是自己。

    愛酒的陶淵明在重陽喝的應該是菊花酒。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講到重陽菊花酒做法:“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需要一年才能釀成的菊花酒終究是“宮中樂事”。陶淵明的菊花酒簡單:“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東籬采菊,把帶露的花瓣撒進酒里,也就是過節的菊花酒了。但陶淵明太窮,“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五柳先生傳》)。重陽節,東籬的菊花按時盛開,可陶淵明沒有了酒。《續晉陽秋》有一段故事,說“陶潛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未幾,望見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和“東籬采菊”一樣,“白衣送酒”入詩入畫。詩中人、畫中人的陶淵明是悠然的,東籬下的陶淵明是苦澀的。白衣送酒是別人講述的故事,陶淵明的重陽是沒有酒的節日:“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菊花滿園,但陶淵明的酒杯是空的。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下的陶淵明看著南山,內心悲涼。除卻窮愁,生死是陶詩的第二大主題。“家如逆旅舍,我如當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舊宅”不是人世故居,而是陶家的墓地——陶家祖墳在南山:人生如逆旅,歸宿是南山。東籬采菊的陶淵明常在窮愁和孤獨的漩渦中掙扎,他用一生的苦痛換來一個田園。他生的時候,田園是他一個人的孤獨的田園;他身后,有那么多人隔著漫長的歷史與他對話,以至于中國詩歌史有了一種叫《和陶詩》的詩。桃花源雖美,但終究虛無,“后遂無問津者”。而陶淵明用菊花建起來的田園成了人們的理想國。田園是后世所有人的田園,而菊花永遠是陶淵明的花——在陶淵明之后,菊花又名陶菊。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国产日韩高清三级精品人成|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re|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熟女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京东|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