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考工記》與理想都城秩序
    來源:北京晚報 | 李鐵牛  2024年11月29日10:15

    最近,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周禮·考工記》也逐漸被大家熟悉起來,而其中的“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作為北京建都的基本依據,更是被大家津津樂道。那么《周禮·考工記》為什么會成為我國古代都城營建的理想藍本?古人理想中的都城里又有怎樣的文化內核?不妨一起試著探其根源。

    宋本《考工記》

    元大都復原示意圖

    禮之源起

    說起《周禮·考工記》,要先從禮講起。禮的產生與我國古代的祭祀有關。祭祀是當時社會的一項重要也非常普遍的活動,比如在種植、耕作、狩獵、收獲的時候,古人都要舉行祭祀占卜,祈求護佑。繁體字“禮”本身的造字結構也可看出其特殊的含義:左邊的“示”表示神靈,右邊的部分“豊”代表祭祀物品和祭品。《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禮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我國夏商時期,相傳到了西周的時候,周公旦“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他將祭祀神靈納福的“事天”活動規制,分化為各種具體禮儀和行為規范,中國文化從商到周,禮樂文明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從西周開始,禮和樂的表現形式都有明確的標準以及很強的示范性和操作性。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個農業大國,古人以農業為本,靠天吃飯。在他們的心中,天是至高無上的,一次次的占卜和祭祀,就是祈求上天的保佑。古人對自然法則和宇宙秩序的敬畏和遵循,讓他們想通過法天、法自然,達到社會和諧,崇尚秩序和道德的目的。他們認為禮的終極根據是“禮本于大一”,孔穎達認為“大一”即“太一”。“太一”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是宇宙和自然的本原,也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根源。因此,禮的存在無可置疑。

    有了禮的合理性,還要進一步研究禮的特征,于是提出了“禮生于分別”的理念,也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意思是天在上,地在下,尊卑高下自然分別。人類社會的規范也應該效法天地,有等級貴賤的分別。

    回顧西周初建之后,如何讓大大小小的分封諸侯國不僅要團結在周王的身邊,還要和睦相處,就需要建立一套制度,來維護整個國家的穩定。禮樂文明的出現正是讓人們通過遵循禮制的原則,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

    禮樂制度還涉及了古人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建設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周禮·考工記》里有很多關于等級的規定,比如,匠人營國,方九里之國乃是最大的都城,諸侯之國的都城最大只是方七里等這樣的說法。

    《考工記》由于里面記錄了大量的手工藝做法,被后人稱作我國第一部工科巨著,也被稱為手工藝技術匯編。作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為何編入《周禮》中?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西周時期,禮樂得以興起和繁盛,到了東周的時候,“禮崩樂壞”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秦統一華夏之后,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另外,為了在文化上取得統一,除了醫藥、占卜這樣的書籍以外,“非秦記皆燒之”。這樣一來,大量春秋戰國及以前的書籍都難逃厄運。不過,很多書籍還是通過各種形式,甚至是人們的口口相傳保留了下來。漢代,開始廣泛征集失散在民間的文本,于是,相傳是周公旦所作的《周禮》被發現,又因為其中缺少了一篇,后將先秦時期的《考工記》納入其中作為補充。

    《考工記》之所以能補充到《周禮》中,也是因為兩者對“禮”的理念是一致的。《考工記》中的語言很多都是春秋戰國時齊國的方言,因此有人判斷其出自齊國人的手筆。齊國是西周著名人物姜子牙的封地,和周公旦的封地魯國不僅緊緊依靠,而且都是西周禮樂的中堅力量。魯國有“天子禮樂者”之說,也是說,魯國是最尊崇“周禮”的諸侯國。孔子作為魯國人,就曾經稱贊周禮“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周禮真是豐富多彩啊,我贊同周禮。后來,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禮制也隨之發揚光大,《周禮》作為儒家經典流傳了下來,其中《考工記》所載手工藝及思想也隨之成為后世效仿模本被傳承。

    禮之元素

    《考工記》提供了大量的手工藝做法,確定了工藝和制式的標準,再加上《考工記》里提到了很多相關負責的官員職位和等級,這使得它不僅是一部考核工藝制式和質量的“實用手冊”,理念還和《周禮》一脈相傳,那么“匠人營國”中所內含的禮制文化都是有跡遵循的。

    首先,在“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這句話中出現了數字“三”和“九”。古時候,“三”和“九”這兩個數字常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古人認為“三”是萬物之始,有“三生萬物”之說;“九”作為數字中的極數,也被視為天的象征,常用來表示至尊或終極。

    “三”和“九”后來都常用來表示禮的規范,比如結婚要“三拜”,敬酒需“三巡”,天有“九重天”等等。此外,“三”和“九”還有數量多的意思,清朝人汪中在《述學·釋三九上》中說:“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

    其次,“左祖右社”指王宮左邊是祖廟,右邊是社禝壇。左右是根據君王面南的方向而定。也就是祖廟在東邊,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社稷壇在西邊,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

    歷史學家任繼愈總結:中國傳統宗教的核心信仰是“敬天、法祖”。中國人崇拜上天,不僅是因為對農耕文化的依賴,更是因為上天是德的代表。而君主是天選之人,德配天地。這種天命觀念在封建社會長期統治世人的思想。

    第三,“面朝后市”說的是以皇城為中心,前面是朝廷,后面是集市。按照唐代儒家學者賈公彥對《周禮》的解釋:“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處,陽,故在前;三市皆是貪利行刑之處,陰,故在后也。”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陰陽,二是朝和市的功能。

    《易經》中有“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說法,意思是古圣先王坐北朝南,面向陽光而治理天下,這是自古帝王面南背北的依據。君主面對的朝廷是大臣們處理政務的地方,神圣而莊嚴,屬陽。而集市是商賈追求利益的地方,在古人重農抑商和諱言財利的前提下,將集市放在令他們忌諱的北方最合適,屬陰。

    實際上,按照《周禮》的記述,西周對集市的管理十分嚴苛,不僅設有多個管理集市的機構,還針對缺斤短兩、假貨、詐騙、偷稅漏稅等行為進行懲罰。在當時的觀念看來,集市這個地方藏污納垢,所以有“君子無故不游觀焉”的說法。

    集市這樣一個不討好的地方應該離皇城遠一點,但為什么要挨著皇城呢?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說明了原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意思是說世間萬物都背陰而向陽,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諧體。皇城的“負陰抱陽”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形式。

    第四,“市朝一夫”所規定的是朝和市范圍的大小。“一夫”的意思是方圓百步。按現在的尺寸來看,就是一個東西南北各長140米左右的正方形。《考工記》里的朝廷和市場都規劃在這樣小的一塊地方,不免讓人費解,不過,只要對比一下都城的大小,也就明白了。周初那時的城市本身規模就比較小,“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

    《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都城“方九里”有多大呢?按照許嘉璐先生的考證,當時五步為三丈(雙腳各跨一次為一步),一百八十丈為一里(古代的里小于今天的里)。按此推算,周天子的都城大小相當于明清時北京的皇城,而諸侯國的王城尺寸則略大于故宮。《考工記》里提到的城市不大,朝和市面積也不大,但在那個時代,是足夠的。

    禮之實踐

    《考工記》中所記載的營城方法被后人稱作最理想的建都范式。但從歷史上來看,在西周以至于后來很多朝代的都城建造,出于各種原因,這個理想的建筑規制還都只停留在理想階段,未用于實踐。

    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另一種因地營城的方法。《管子·乘馬》中有“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也就是說,建都城要考慮周邊的地理環境。

    很長時間以來,《考工記》的營城規劃也只停留在儒家的綱紀和古制里。直至隋唐,才出現了大致符合“營城”建制的都城。元明清時期的都城建設和改造,在格局上基本恢復了《考工記》的舊禮。

    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位少數民族的皇帝,他基本上認可并接受中原文化。元朝的名稱就是忽必烈引用《易經》中“大哉乾元”,確定國號為“元”。而他自己的年號也是按照“至哉坤元”之意,年號“至元”。在都城的建設上,忽必烈在定都之前就計劃建設一座雄偉的都城,來彰顯其功業的偉大。他授命精通儒學的劉秉忠主持建設新的都城。劉秉忠則完全按照《考工記》中“營城”的做法,勘測定位、規劃布局,終于建成了與《考工記》記載中王城的規制最接近的元大都。

    元大都城的街道,橫平豎直,互相交錯,都有統一的標準。相對的城門之間,都有寬廣平直的大道。意大利的馬可·波羅在元大都待了9年,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對大都城內街道這樣描寫:“自南以至于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他還對此大加贊賞:“街道甚直,此端可見彼端,蓋其布置,使此門可由街道遠望彼門也。各大街兩旁,皆有種種商店屋舍。全城中劃地為方形,劃線整齊,建筑房舍。每方足以建筑大屋,連同庭院園囿而有余……”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元大都雖然是以《考工記》為藍本建造的,但還是有一些變化。比如《元史·地理志》記載,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門”,這也遠遠超過了“方九里”的規制,更為重要的是,元大都在建設中,確定中心臺作為全城的中心,依據這個中心建城,更加便于城市管理。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建設和改造對古制也有所發展。比如左祖右社,本應該是在宮廷的正左和正右,但明代卻將其分別改在了左前方和右前方,使得宮廷和祖、社連成為一體。在這些變化中,集市位置的變化應該屬于最大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中集市的位置也按照城市居民的需求自然分布開來。

    歷史不斷前進,一些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文化元素,都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中逐漸被淘汰。對于北京來說,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通過對其文化內涵的不斷闡釋和再造,為這座的古老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91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精品欧洲videos|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2022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精品国产天线2019|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性欧洲精品videos|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