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1929年傅雷在法國 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 這幾天的上海,陰雨綿綿,且伴大風藍色、雷電黃色預警。
-
錢志熙:詞學津逮隨吳師
一 我學習吳熊和老師名著《唐宋詞通論》,其實應該分兩種形式:一種是聽課領教,也包括從學于吳門時所聽到的吳老師談他的詞學觀點,可以算是一種口耳相傳的學習形式。
關鍵詞:  錢志熙2023-05-24
-
人民文藝的理論淵源與構想醞釀
1942年5月在《解放日報》分四期刊出、總題為“馬克思主義與文藝”的理論摘編專欄[1],是尚未得到中國當代文學史、文論史研究足夠重視的一個關鍵文本。
2023-05-24
-
汪曾祺致李健吾的兩封信
一 李先生: 您的信由評劇院轉給我了(我在北京京劇院,不在評劇院)。
2023-05-24
-
傅雷藏書發現記
周末刷手機,突然看到新聞:2023年5月19日,傅敏先生與世長辭。
-
老舍在青島
老舍是出生在北京的藝術家,但他創作高峰時期有三年是生活在青島的。
關鍵詞:  老舍2023-05-23
-
陳西瀅:一位資深莎士比亞迷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天氣時陰時雨,陳西瀅來到位于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德(Stratford)鎮的莎士比亞故鄉。
2023-05-22
-
1934-1935:雜文的命名、論戰與魯迅的抉擇
1934年3月,左翼文藝月刊《春光》在上海創刊。
2023-05-22
-
子張:不曾湮滅的萊比錫往事
偶然的機會,使我得見文學翻譯家趙瑞蕻、楊苡夫婦在不同年代分別寫給文學教育家和散文作家吳伯簫的信件,讓我知道了1956年吳伯簫代表中國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主德國)參加海涅學術會議時,除了出席會議本身,還在一個晚上與正在民主德國任教的趙、楊夫婦見過面。
-
高樓吟處是名山
1949年春節,湖湘耆宿劉善澤(字腴深,晚號天隱)教授病逝于長沙岳麓山,隨后,楊樹達的次女楊德純將此消息轉告身在廣州的父親。
-
燈火南園第九樓
翦伯贊,1898年出生,1968年去世,湖南桃源人。
-
梁實秋的愛情曲
最近在藝術品市場里見到幾封梁實秋的信,是他1972年至1975年間寫給劉英士的。
2023-05-19
-
鄧恩銘詩歌中的壯志凌云
鄧恩銘(1901—1931年),貴州荔波人,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
2023-05-19
-
顧頡剛:“玩”有“玩”的格局
顧頡剛是國內頂尖的歷史學家之一,可以毫無愧色地躋身“史學大師”之列,一生寫過《古史辨》(一至七冊)、《漢代學術史略》等史學名著。
2023-05-18
-
緩之:“斂翮遙來歸”
畢業三十年后回母??赐蠋煟芭抛笃?:龔延明、平慧善、雪克、張金泉、方建新,后排居中者為本文作者 回憶四十年前報考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現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前身)碩士研究生的往事,仿佛就像昨天,歷歷在目。
2023-05-18
-
冰心題校訓寫校歌
1938年秋,冰心與丈夫吳文藻攜全家五口離開北平,來到昆明。
關鍵詞:  冰心2023-05-18
-
張資平的長篇小說長銷術與營銷策略
張資平的長篇小說長銷術與營銷策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出版話題。
2023-05-17
-
難忘,在巴金故居溫暖的時光里
我每次到巴金故居,仍懷著十多年前看望巴老時的那份愉悅。
2023-05-17
-
李修生:憶劉盼遂老師
1953年,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開始招收研究生。
2023-05-17
-
唐小兵:時光機里的麗娃河
前段時間,作家余華與王安憶到麗娃河畔對談“小說:傳奇與現實”,華師大的作家群和年輕學生的青春熱情再一次被點燃,那些徹夜排隊領票和凌晨四點就候場進入思群堂的大學生們的言行舉動,成為后新冠時代滬上大學校園的一道文化景觀。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