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扶持《新潮》
《新潮》是《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是由北京大學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的青年學生傅斯年、羅家倫、顧頡剛、俞平伯等人在蔡元培等人的扶持下,于1919年1月1日創(chuàng)刊的。
-
一代報人成舍我
成舍我創(chuàng)辦的《民生報》《世界日報》等 成舍我是中國近代著名報人,與張季鶯、邵飄萍、林白水一起被譽為民國“四大報人”。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3-04-27
-
“愚公弄”的圖書館長
小友王婉迪博士去年8月1日電話告訴我:吳文津先生早上5時多走了。
2023-04-26
-
李芳:么書儀老師的書與人
楔子 么書儀老師說:“從1978 年就讀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我的專業(yè)即是中國古代戲曲,畢業(yè)后在文學所古代室工作,也一直從事戲曲研究。
2023-04-26
-
朱航滿:我用我的杯喝水
為黃山書社策劃“松下文叢”時,我就有為鍾叔河先生編選一冊文集的想法。
-
回憶母親段晴教授:永遠陪著我
編者按:本文主人公段晴為北大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梵巴專業(yè)教研室及梵文貝葉經(jīng)、佛教文獻研究室主任,為著名的歷史語言學家,生于1953年5月,2022年3月26日因病逝世。
關鍵詞:  段晴2023-04-26
-
季羨林與花生米
季羨林先生與花生米本不相干,但聽我一言,兩者不但有聯(lián)系,還生出了趣聞。
關鍵詞:  季羨林2023-04-25
-
錢鍾書與葛傳椝互補論小注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英漢大詞典》經(jīng)年編纂,終于面世。
-
“科玄論戰(zhàn)”百年祭
1.緣起 1923年2月14日,學者張君勱應邀到清華學校演講,聽眾主要是即將赴美學習理工的留學生。
關鍵詞:  科玄論戰(zhàn)近代人文2023-04-25
-
陳漱渝:雪峰拍案背后的一段歷史
從“西安事變”后到“七七事變”前,國共兩黨之間進行了多次會談,直至1937年9月正式形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
馮驥才:感謝豐子愷先生
編者按:4月20日,第四屆豐子愷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浙江嘉興舉行。
2023-04-24
-
《新文學史料》初創(chuàng)期的先生們
《新文學史料》初創(chuàng)期部分編輯:后排中立者牛漢,左二方殷,左四鄭延順,左五李啟倫,左一岳洪治;前排左一楊立平,左二舒濟,左三張木蘭。
關鍵詞:  《新文學史料》2023-04-24
-
沈從文:失去方向的風箏
文章節(jié)選自周立民著《星水微茫駝鈴遠》(商務印書館2020年7月),微信公眾號推送時標題為:那年端午,沈從文叩開巴金的家,半個世紀的“老友記”終于再接續(xù)。
2023-04-23
-
說不盡的《新青年》
回眸我國二十世紀的思想天空,如果推選當時最耀眼的一份刊物,《新青年》肯定當之無愧。
-
衛(wèi)建民:艾青的愛
三十多年前出版的《艾青短詩選》,插圖和封面設計是美術界的“父子兵”黃永玉、黃黑蠻完成的。
關鍵詞:  艾青2023-04-23
-
傅杰:王元化師的讀書、抄書與著書
編者按:4月20日,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社科中心及華東師范大學王元化學館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行“紀念王元化先生逝世十五周年暨《王元化著作集》出版座談會”。
關鍵詞:  王元化2023-04-21
-
周明:懷念舒乙
新冠疫情的肆虐,讓我對時間也模糊起來,倏忽間,舒乙同志去世已兩年了。
2023-04-21
-
魯迅與民間文學關系重探
引 言 在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民間文學的歷史中,魯迅是一筆形象曖昧的遺產(chǎn)。
-
蕭乾革新《小公園》
司徒喬設計刊頭 梁思成林徽因設計刊頭 這是蕭乾先生入主大公報副刊后對副刊進行改造新推出的兩個刊頭,一個司徒喬設計的,一個是梁思成林徽因設計的。
2023-04-21
-
聞一多笑對“呵呵”
1930年夏天,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向聞一多發(fā)出了熱切的召喚,請聞一多來該校任教,聞欣然而往。
關鍵詞:  聞一多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