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緩之:“斂翮遙來歸” ——報考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的往事
    來源:《傳記文學》 | 緩之  2023年05月18日08:47

    畢業(yè)三十年后回母校看望老師,前排左起 :龔延明、平慧善、雪克、張金泉、方建新,后排居中者為本文作者

    回憶四十年前報考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現(xiàn)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前身)碩士研究生的往事,仿佛就像昨天,歷歷在目。

    1983年,坊間傳言教育部有一個新精神:在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師可由單位推薦參加研究生班學習深造,學制兩年。結業(yè)后回到原單位,三年內(nèi)若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論文,經(jīng)評審、答辯通過后可以授予碩士學位。這個新精神,直到那年11月21日我才從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趙立生老師那里得到確認。報名、考試、錄取,均在來年2月。我趕緊查詢專業(yè)目錄,沒有文學方面的招收信息,僅有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招收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研究生,與我略微沾邊,導師是姜亮夫先生。我最初知道姜亮夫的大名,還是在南開大學讀大一的時候,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見到先生那本封面已發(fā)黃、破舊的《屈原賦校注》。那時,我醉心于現(xiàn)當代文學,掃了一眼書名,以為作者是清朝人。后來,我自學古典文獻學,才知道姜老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高材生,而我也是清華大學的一名教師,冥冥之中,感到與姜老有了一種緣分。

    姜亮夫校注:《屈原賦校注》

    但是,時間太緊張了,距離考試只有三個月,我的專業(yè)知識又不扎實,一度想過放棄,等準備充足一些再報考。我征求了教研組老師們的意見,多數(shù)人鼓勵我還是去試試。那時,古籍版本專家魏隱儒先生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看書,知道了我的猶豫,他明確表示:“你不該放棄這個寶貴的機會,帶工資去上學,畢業(yè)還回原單位工作,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何樂不為?不僅要考,而且一定要考好!”在魏老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提交了報考申請。

    那年11月25日,我的申請得到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的批準。按照規(guī)定,報考外地的考生都要到中央民族學院(現(xiàn)中央民族大學)領取相關資料,報名登記表及政審表要在12月10日前寄到招生單位。領到報名表,我突然想起,如果按照報考研究生來算,這已是我第三次報考了。第一次是在1981年秋天報考南開大學。那時躊躇滿志、志在必得,結果名落孫山;第二次是到清華大學報到的當天,就提出報考吳文治老師的研究生,結果因為不符合學校相關規(guī)定,愿望又一次落空;第三次報考,時間緊、任務重,能否如愿,毫無勝算。

    我在那年12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忽然記起,是六年前吧,我正在農(nóng)村奮戰(zhàn),當時,考大學之風剛起,我身居窮鄉(xiāng)僻壤,對外界消息知之甚少。只是一種強烈的求學的愿望,使我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內(nèi)下決心去碰碰運氣。今天似乎舊戲又重演,時間如此之倉促,業(yè)務如此之生疏,學校如此之渺茫,信心如此之不足,都是一樣的。更為相同的是,今天我仍有強烈求學的愿望,而今天的學習條件哪里是六年前所能比擬!”

    首先,寒假期間有政治課和外語課的輔導班。其次,教研組各位老師積極幫助:李潤海老師幫助我復習近代史、共運史知識,還給我擬題,并介紹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王躍山、黃美來二位老師給我輔導政治課;劉桂生教授指導我抓住學術史的要點;錢遜先生送我錢穆先生的著作《國史大綱》《中國文學講演集》等,讓我到社科系和報考研究生班的考生一起聽政經(jīng)輔導課,還介紹我認識他的正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古典文獻專業(yè)三年級的侄女錢婉約,婉約又為我找來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yè)1982年和1983年的兩套考題(具體題目參見《從師記》,《傳記文學》2020年第11、12期)。不僅如此,錢遜先生還親自給在杭州的熟人寫信了解情況。那位熟人通過郭在貽老師了解到:1.杭州大學專業(yè)課沒有指定參考書,但是推薦張舜徽的著作;2.杭州大學古典文獻專業(yè)本科83級第一屆招生,學習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之學;3.本年度古籍研究所的招生對象是文、史、哲三系學生,故綜合考試涉及這三門學科內(nèi)容。

    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的年輕同事馬相武介紹我認識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yè)的金開誠、費振剛、嚴紹璗老師。我專程去嚴老師辦公室拜訪,嚴老師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并向我介紹了古典文獻專業(yè)的主要課程,包括:1.古典文獻學史,側重于學術源流、歷代整理文獻的成就;2.古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訓詁學、文字學、音韻學等;3.名著選讀。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yè)和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的培養(yǎng)方向大致相近。嚴老師還重點向我介紹了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的情況:既不屬于中文系,也不屬于歷史系,是個獨立單位,所長是姜亮夫先生,具體負責人是平慧善老師。嚴老師還介紹我與平老師認識。

    那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給平老師寫信,匯報我的自學情況。12月18日,我接到平老師的回信,歡迎我報考,信中說:

    劉躍進同志:

    來信收悉。歡迎你報考我所古典文獻研究班,作為七七屆畢業(yè)生,又有兩年的實踐經(jīng)驗,錄取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你所提的問題簡答如下:綜合考試主要考察考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不要求以古文寫作),而不是考各門知識的總和。考試科目除中國古代文學(而非近代文學,部的招生專業(yè)目錄印錯了,已通知各地糾正)、中國通史、中國古代哲學三門任選一門以適應中文、歷史、哲學三系的學生都可應考外,其余都是統(tǒng)一的要求。因此對中文系畢業(yè)的學生,或系統(tǒng)學過這幾門課程的學生都是有利的。中國古典文獻學主要參考書是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你所復習過的書都是應該復習的范圍。開過古典文獻學的在全國高校中還不多,所以對考生說都較生疏,不必多所顧慮。

    請代問嚴老師好!匆復,預祝考試順利!

    平慧善

    83.12.11

    平慧善老師1983年12月11日給本文作者的回信

    這封信寄到了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趙立生老師知道我等信的心情很迫切,拿到信就送到我家,偏巧我不在,老人家晚上又跑了一趟。后來,我的復試通知書和錄取通知書也都是趙老師從清華大學帶回來,親自送到我家里。我到杭州參加復試,趙老師專門打來電報,讓我到上海買書,江南之行算作公差,費用可以由學校報銷。我知道,他是為了減輕我的經(jīng)濟負擔,提出了這個建議。趙立生1925年出生,北京大學高材生,與著名學者廖仲安先生是同學。我到清華大學任教,與趙老師有直接關系。王達津先生(南開人稱他為達老)在重慶南開中學教書時,趙老師是達老的學生。清華大學成立文史教研組時,趙老師到南開大學挑選畢業(yè)生,達老推薦了我。我在清華大學工作期間,一直得到趙老師的關照,至今想來依然感念不已。

    1983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日記中寫道:“在過去的一年里,收獲仍是不小的。它不同于去年,那時,剛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一切都還陌生,一切都還有過渡的性質(zhì)。這一年,凡事都漸漸走上正軌,特別是在學業(yè)上,更擴大了視野,將精力轉移到幾門基礎科目上,如文獻學。今年之所以有勇氣報考文獻專業(yè)的研究生,當然不是毫無一點把握的輕舉妄動,也還是有一點基礎的,雖然是很淺薄的基礎。經(jīng)過這次復習,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無論如何,都是有益的。”其實,今天應當再補上一句,在報考研究生的過程中,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無私的關愛,可能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本文作者1983年12月31日的日記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緊張備考,1984年2月18日,我走上考場。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三天考六門:18日上午考外語,下午考政治理論;19日上午考古代漢語,下午考中國古代文學;20日上午考專業(yè)課文獻學,下午則是綜合考試。

    本文作者研究生考試準考證

    外語考試比較難,是我的弱項。政治理論考試相對容易,是我的強項。古代漢語考試的試題多是知識性的,有八類:一是解釋八個劃線詞的詞性詞義;二是填寫書名的作者及時代;三是關于五部著作的填空題;四是名詞解釋(右文、注疏、破字、聯(lián)綿);五是批駁朱子葉韻說;六是問“弓,居戎切”在三十六聲母中為何母,與今音有何不同;七是解釋劃線句子的句法;八是舉例解釋古漢語中的意動詞、使動詞。這些知識點,我多已復習到。涉及音韻的試題比較難。中國古代文學考試的試題,宋代以前的內(nèi)容多可以答出來,元明清的題目則丟分較多。

    文獻學考試最緊張,有五道大題:一是判斷題(20分),關于《熹平石經(jīng)》和《開成石經(jīng)》;二是初唐四杰“王楊盧駱”的名字、詩文集的名稱(15分);三是《漢書》“紀”“傳”“表”“志”的各自特點和相互關系(25分);四是填寫幾部著作的作者及時代(20分);五是列舉兩部著名的史傳目錄和宋代兩部有解題的目錄,并說明其編纂體例及地位影響(20分)。

    綜合考試本來最沒底,因為沒有邊際。打開卷子一看,我心里卻有點底了。第一部分是三段古文斷句和說明(60分),分別出自《荀子·天論》、《禮記》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部分是作文(40分),題目是《試述為學》。一開始,我有點懵,不知從何說起,稍微冷靜下來,從三個方面來論述:一是人不能生而知之,用高爾基、宋濂、王充作例證;二是學習的目的在于致用,用韓愈、白居易作例證;三是各個時代致用的目的不同,強調(diào)我們這個時代學習的特殊意義。

    考試過后,我連續(xù)做夢,第一次夢到杭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試僅三人及格,最高分也就六十多分,三人全是杭州大學的;第二次夢到自己準考證未到,臨時補了一個,可頭天又忘記第二天考什么;第三次夢到考外語,與妹妹和她的同學在同一考場,她二人交頭接耳,作為監(jiān)考的母親竟然不加制止,急得我的考卷答不完,妻子又在一旁添亂;第四次夢到父親突然告訴我杭州大學來信了,我忙問是否有復試消息,父親臉一沉,默默不語,片刻又說:“你自己看吧。”我的心也一沉,就醒了……

    4月18日,妻子通過老同學葉柳打聽到我的分數(shù):總成績411分。當年全國外語及格線是40分,我過線了。古代漢語沒有考好,文獻學成績最好。我打長途電話詢問考試情況,被告知這個成績不占優(yōu)勢,心理負擔很重。這時,正好王達津先生在杭州大學參加古籍研究所所長會議,我通過達老向平慧善老師咨詢了我的情況,得知初試通過,就等復試消息。

    4月24日,我接到杭州大學發(fā)來的成績通知書,用的是印刷好了的不擬錄用的分數(shù)單,打開一看,頓時有一種跌入谷底的感覺。通知書右下角的一行鋼筆字“如有復試,另發(fā)通知”,又給人無限懸念。4月28日,我接到電報:“已發(fā)復試通知,杭大。”4月29日,我接到正式通知:“5月3日前到杭州大學參加復試。”4月30日,父親往火車站跑了三趟,才買到去杭州的119次臥鋪票,43元。

    那天晚上七點十分發(fā)車,5月1日晚九點四十分抵達,我在綠皮火車上整整顛簸了27個小時。走出站臺,四處尋找寄宿之地,結果很是失望,車站附近的旅館都已客滿。再想乘公交車前往學校,司機都下班回家了。晚上十點多的杭州,完全不像現(xiàn)在這樣繁華,朦朦朧朧的,分不清南北。那時沒有手機,一般家庭也沒有座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都已下班,自然也找不到聯(lián)系人。第一次到這個陌生的城市,茫茫夜色中,不知何處安頓?好在我心中有目標,決心步行到杭州大學。沿著路標的指引,偶爾遇到行人,及時問道,就這樣摸索著走過武林廣場,走近學校。學校大門很不起眼,昏暗的燈光下,兩個敦敦實實的水泥門柱立在那里,一側門柱上懸掛著“杭州大學”的牌子。見到這四個字,心里頓時感到踏實下來。我這才顧得上看手表,竟然已近午夜時分。又詢問了杭州大學周圍的幾家旅館,還有校內(nèi)的招待所,都已滿員。事先完全沒有想到,偌大的杭州城,竟沒有我的托身之所。那一刻,我就像陶淵明詩歌里所描繪的那樣:“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陶淵明:《飲酒·其四》)別無依靠,我只能百般央求傳達室守門人,勉強讓我在板凳上坐了一夜。那一夜,是我在杭州大學上的第一課:做學問,必須吃苦。

    復試在5月3日上午舉行。題目是《談談你對古籍整理的認識》。試畢,平老師對我說:“你6月份就等通知吧。”我說:“如果不錄取,也最好告訴我一聲。”平老師說:“放心吧,老師們對你的復試成績很滿意。”復試結束,我匆匆在校園轉了一圈,沒用多少時間,就走完了。校園的規(guī)模不僅不能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相比,和南開大學也沒法比;加之第一天晚上的冷遇,內(nèi)心頗有一點失落。轉念一想,考上杭州大學,畢竟實現(xiàn)了我繼續(xù)讀書的愿望,終究還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我顧不上吃午飯,趕到火車站購買了去上海的車票,我要盡早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一直關心我成長的王繼權老師(參見《來諭惓惓,親如促膝——記復旦大學王繼權老師》,《傳記文學》2021年第9期)。我還在第一時間寫信將考試結果告訴嚴紹璗和羅宗強二位老師。羅老師可能感覺到我的一絲絲失望,回信鼓勵我說:

    躍進同學:

    收到信后,又一次為你高興。所以說又一次,是因為在此之前,我已聽達津先生說過,你已考取杭大研究生,當時就高興過一次了。

    因為對此事已有思想準備,當時已想過,所以讀信后便很快產(chǎn)生一個想法,那便是你應該毫不遲疑地入學。理由如下:

    1.你還年輕,應該打一個深厚的基礎,此次入學專治古籍整理,乃一不可失之良機,將來用處是無窮的。

    2.學古籍整理,不是將來一輩子干這一工作。從你的性格特點、才思特點看,都不宜終身干這一行。學了這門知識,是為打一扎實之國學底子,以祈將來在文學研究上有大成就。

    3.杭大這方面有名師。姜亮夫先生等老一輩在那里,中年中有郭在貽,此公前途未可限量,功底深厚。我與他有些交往。你若能跟他學,當能獲實益。

    兩三年一下子就過去了,機會不再,放眼將來,就會下決心來一次系統(tǒng)訓練。

    以上意見,供你參考。

    聽王先生說,你已結婚。此事當然應征求夫人意見才是,以祈取得完全一致之意見。

    我已完全回系,然亦碌碌而已,年歲如此,無法可想。祝

    奮進!

    宗強上

    84.7.19

    羅宗強老師1984年7月19日給本文作者的回信

    1984年7月10日,我正式接到杭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從此,我便與杭州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本文作者研究生入學通知書

    回想起來,我與杭州大學的關系,還可以推溯到1981年。那年秋天,我報考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第一志愿報考南開大學王達津先生,第二志愿報考杭州大學蔣祖怡先生。名落孫山后,從前輩的治學經(jīng)驗中知道了文獻學的價值,開始系統(tǒng)地補課。兩年間買了很多書,讀了很多書,雖是囫圇吞棗,卻也極大地開闊了視野。由此想到,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xiàn)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和學問的價值。

    記得1983年10月,我讀到蔣祖怡先生的父親蔣伯潛的《十三經(jīng)概論》,學會記住八卦的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入學以后,我還向同寢室的張涌泉、盧敦基、楊自強等人“炫耀”。作為“交換”,張涌泉也順便告訴我查詢四角號碼的口訣:“橫一豎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一橫變零頭。”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但在追求學術夢想的路上,交流之樂,永遠是那樣新鮮,讓人為之動容。

    1984年9月6日,我再次踏上南下的列車,開始了在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的讀書生活。

    謹以此文紀念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