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中國之于世界的真切景象——讀《陳西瀅日記書信選集》
陳西瀅,現代文學家、學者、外交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常駐代表。
2023-07-20
-
中國營造學社早期社址在哪
中國營造學社是民國時期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朱啟鈐親自創建的一個重要機構,它從研究《營造法式》出發,為中國建筑史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07-20
-
憶“跟傅雷先生一模一樣”的傅敏
2008年4月7日,國家圖書館主辦了“潔白的豐碑——紀念傅雷百年誕辰”展覽,我應邀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2023-07-19
-
錢鍾書與借癡齋藏書
錢鍾書毛筆所書“借癡齋藏” 錢鍾書先生晚年家中甚少藏書,一般人往往因此誤以為錢先生一生都只從圖書館借書讀,而不愛自己購書。
2023-07-19
-
“您不在場,猶如在場”——懷念李侃先生
一 想寫一篇回憶李侃先生的文章,幾次拿起筆,都沒有寫成。
2023-07-18
-
吳思敬:《大眾詩歌》與《人民詩歌》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來自國民黨統治區與解放區的長期被分割開的兩支文藝大軍勝利會師了。
2023-07-18
-
楊恒達:恒常通達方高士 變易精深助棟梁
楊恒達,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2023-07-17
-
鄭振鐸與《中國版畫史圖錄》
版本學家、散文家黃裳評價鄭振鐸(1898—1958)先生于抗日戰爭、“孤島”時期的上海,千方百計尋覓搜集中國古代版畫資料,潛心編輯出版的《中國版畫史圖錄》說:“這是一部開山之作,所收之富和印刷之精都是了不起的。
2023-07-17
-
二十世紀秋瑾文學形象的演化
秋瑾1907年7月15日在紹興就義后,百年來關于她的討論與敘述一直不曾停歇,評論家夏曉虹從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思潮視野論述秋瑾,在細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礎上對秋瑾的經歷、人生際遇、個性、思想、詩詞作品的流傳,以及形象的演化等進行了闡釋。
2023-07-14
-
葉文玲:“一本書主義”——憶丁玲
“一本書主義”,是丁玲先生的名言。
2023-07-14
-
“朗讀者”王智量
6月19日,是王智量先生的生日,巧得很,陽歷和陰歷生日重疊在一起。
2023-07-13
-
李大釗在京居所補遺
自1916年7月11日離滬赴京創辦《晨鐘報》,到1927年4月28日被反動勢力殺害,李大釗人生最后十余年主要是在北京度過的。
2023-07-13
-
潘柳黛得罪張愛玲
潘柳黛是一位頗有才華的女作家,因為才華出眾,她曾與張愛玲、蘇青、關露并稱為民國文壇的四大才女。
2023-07-13
-
金克木的一次考試
20世紀70年代中期,恢復高考制度之前,“臭老九”說法還存續的時候,有天夜里,金克木接到通知,讓他到一間教室里去。
2023-07-13
-
黃永玉:多少老友的影子從眼前走過,走在最后的一個是我
編者按:2023年6月13日,著名畫家、作家黃永玉先生逝世。
2023-07-13
-
東西之間:“從震旦到復旦”前后的南從周
作為馬相伯(1840-1939)的對立面,法籍傳教士南從周(Félix PERRIN)在“從震旦到復旦”的歷史敘述中,長期以來多被描述成一個“西方民族主義者”,“長期仰仗西方教會”甚至“西方中心主義者”。
2023-07-12
-
王西彥與《正氣日報》副刊
1944年秋,駐留江西贛州的王西彥成為《正氣日報》副刊編輯,盡管只持續了數月,但他常與作者、讀者交流,邀約并刊出不少名人稿,也有兩篇自作長文登載,對此加以梳理和剖析有助于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
2023-07-12
-
這應該就是緞庫胡同后身八號
緞庫胡同后身八號。
2023-07-11
-
傅璇琮先生的理想文學史
我猜想,他心中想象的理想的文學史著作,一定不僅是丹納《藝術哲學》這樣的著作,也應該包括了諸如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潮”那樣的系列性、大部頭的著作。
2023-07-11
-
胡適關于《三國演義》的幾點解說
回想“五四”時期,幾乎所有的傳統觀念都受到了重新審視。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