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的一次考試
20世紀70年代中期,恢復高考制度之前,“臭老九”說法還存續的時候,有天夜里,金克木接到通知,讓他到一間教室里去。當他趕到時,發現座位已坐滿了人,不像年輕學生,湊近一看,全是教授。走廊里站了些人,行使著管理職責。他心里納悶:這是有啥大事兒嗎?待所有座位坐滿,有個中年人往講臺上一站,低聲說了幾句話。隨后那些站著的人,拿著一沓沓紙分發到每人的座位上。仔細一看,是剛油印好的數理化考試題。與會人才明白來這里的目的——參加考試。
卷子發完,還沒開始答卷,那個主持人提高聲調,說了一句:周培源今晚有外事活動,不能參加。
北大有那么多教授,都來肯定坐不下,沒來的比來的多,為啥偏偏點了周培源呢?大家對此不明就里。其實,這里面是有潛臺詞的:周培源是科學家,研究方向是流體力學和理論物理。前不久,他在報上發表文章指出,大學教育要重視傳授科學技術知識,也就是數理化基礎學科。既然重視,首先要看看教授們在這方面的知識底蘊,換句話說,舉辦這次考試是針對周培源來的。
被考的教授們,在考卷面前的表情可謂是五花八門。讓金克木這些文史哲教授做數理化的題目,真有些難為他們了。正當多數人無所適從的時候,一位精神矍鑠的銀發老人出現在了門口,他是德高望重的俄文翻譯家曹靖華教授。因他住得遠,又不知道啥事那么緊迫,非得趕到不可,于是急匆匆趕來,進門一看那么多熟人都在考試。監考官們對他耳語了兩句,并遞給他試卷。他不接不看,表情木然,未言一語,轉身走人。
這樣的場合,讓人實在不好熬下去。不管答多少題,還是有人交卷先走人,至于結果如何,等將來再說。金克木看來看去,這實在不是他的強項,甚至連弱項也談不上,就沒多等,也心安理得地交卷走人。
金克木說,這樣的突襲考試,并非北大一校。考試是誰的主意,為了達到一個什么目的,結果是否達到,后續也沒有任何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