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原創的選擇——年度劇集觀察
一些IP劇取得成功,藝術家的二度創作不容忽視,從IP回歸原創,就是真正著眼于作品的內涵、情懷和質感。
2019-01-16
-
要為緊缺人才“開綠燈”,營造“群落生境”
“想解決新時代戲曲發展面臨的問題,一定要從教育著手,核心就是怎么教,教什么。
2019-01-11
-
第三屆中國文藝“瑯琊論壇”舉行
由中國文藝評論基地(臨沂大學)發起,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聯、臨沂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文藝“瑯琊論壇”暨山東省簽約藝術評論家研討會日前在山東臨沂大學舉行。
2019-01-07
-
藝術啟蒙不應落下鄉村孩子
近日,一場難得的演出讓筆者頗多感慨:在鋼琴家郎朗的伴奏下,一些鄉村的孩子唱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享譽國際的東方芭蕾公主邱思婷為他們伴舞《天鵝湖》,而在中國鼓王張仰勝的鼓點中,孩子們跳起了音樂劇《獅子王》的片段。
2019-01-07
-
中國戲劇穩步走向世界
每個秋天,一年一度的烏鎮戲劇節都會如期而至。
2019-01-06
-
博物館發展:從局部高熱到活力四射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博物館事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2019-01-05
-
二〇一八年文藝創作亮點紛呈
2018年中國的文化藝術創作情況如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行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藝術創作情況。
2019-01-03
-
四十年:文藝評論獲得多重表達空間
改革開放40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一直占據重要地位。
2019-01-02
-
新媒介生態下文藝評論如何響亮發聲
新媒介的高速發展,為文藝評論開拓了更為遼闊的公共言說空間,然而,“人人都是批評家”的年代里也暴露出評論公信力衰減的危機。
2018-12-26
-
仲呈祥: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正確輿論凝心聚力,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2018-12-24
-
持守學術自律
美術,是一個時代藝術創造力的凝結。
2018-12-23
-
準備好適應新媒介生態的評論
“網絡時代新媒介生態下的文藝批評是一些短的、碎的、即席的東西,但有的是很有思想和深度的,語言也和傳統的文藝批評不一樣,連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那么對這些東西怎么去抓住它評價它,怎么樣把它納入到我們的方式和體系里面來? ”12月15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主辦,太原師范學院影視藝術系、文學院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新媒介生態下文藝評論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太原舉行,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夏潮指出,當前文藝評論工作的組織開展和管理方式要積極適應新的評論生態。
2018-12-21
-
回歸與期待中的藝術躍遷
我以為,如何產生社會轉型時代的偉大藝術作品,亟需對當前文藝發展的生態、心態和形態進行根本性的理論思考,對諸多深層問題展開哲學層面的索解。
2018-12-21
-
重述經典、改編傳統要有敬畏心
連續參與四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我明顯感覺到這一屆整體質量比前三屆更高,特點也更明顯。
2018-12-20
-
正視變革 重塑格局
12月15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等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新媒介生態下文藝評論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舉行,與會學者就新媒介生態下文藝批評的新變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2018-12-20
-
譜寫改革開放長卷的壯美文化篇章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18-12-20
-
農村新變的深刻揭示和動人呈現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12-18
-
文藝的“技”與“道”
●文藝創作境界之高下,往往與創作者重“技”還是重“道”密切相關 ●抵達“道”的境界,需要極精微的感受、極透徹的洞察、極忘我的投入 ●“道”蘊藏于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遺產 宰牛本是一項謀生技能,但在庖丁手下卻升華為精妙絕倫的藝術表演。
2018-12-11
-
“文化皖軍”筑造文藝創作新高峰
11月18日,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出爐,30多年跟蹤拍攝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小崗村的原滁州日報記者汪強獲獎,這也是安徽攝影界時隔10年再次獲得中國攝影最高殊榮。
2018-12-10
-
用心用情用功謳歌生態文明建設
“久久為功,玉汝于成,經過三代務林人的艱苦創業,如今塞罕壩112萬畝的浩瀚林海,不但為北京、天津構筑了一道堅固的屏障,擋住了南下的風沙,而且為京津地區涵養水源,輸送了大量的淡水。
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