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40年: 譜寫改革開放長卷的壯美文化篇章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2018年12月20日07:20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從理論創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習近平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正確輿論凝心聚力,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時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斷涌現,文化藝術日益繁榮,網信事業快速發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40年。

    12月14日晚,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晚會會集了郭蘭英、才旦卓瑪、閻維文、成龍、張凱麗、張國立、殷秀梅、雷佳、譚維維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演者有中直院團、部隊院團,有解放軍戰士,也有大、中、小學學生,他們懷著對改革開放的感激,深情表達對時代、對祖國、對黨最為真誠的禮贊。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11月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以來,不斷掀起參觀熱潮。文化改革發展政策落到實處、“數字故宮”多媒體互動、優秀舞臺藝術“百花齊放”……展覽第四展區中的“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煥發時代光彩”單元呈現的改革開放40年文化發展建設成就,給觀眾留下難忘印象。截至目前,大展總參觀人數超過160萬,每天觀眾留言數萬字。

    40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十六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等重要會議持續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作出重大決定、重大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提出了文化自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推向了新的時代高度,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40年來,我國文化建設邁出歷史性步伐,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計劃經濟文化管理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文化治理體系,從單純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業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短缺的文化生產供給、零散的文化經營活動到繁榮活躍的現代文化產業和市場體系,從較為封閉單一的對外文化交流到以我為主、多層次、寬領域文化開放格局……翻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40年長卷,文化改革發展成績斐然。

    藝術創作生產持續繁榮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勇挑重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為自覺行動,潛心創作、勇攀高峰成為廣泛共識。文化系統努力探索藝術創作規律、創新藝術管理方式,積極推動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更加注重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更加注重推動各門類全面發展,更加注重出優秀作品、出藝術精品。

    文化行政部門不斷加大對藝術創作生產的引導扶持力度,深入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等重大藝術工程項目,設立國家藝術基金,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組織主題創作和文藝活動,舉辦中國藝術節、各類專項藝術節慶和展演展示活動,改革文藝評獎、改進文藝評論,藝術創作環境更加積極向上。藝術表演團體數量從2007年的4512個增加到2017年的15742個,其中民營藝術表演團體13583個。“文華獎”自1991年設立以來,先后有近700部舞臺藝術作品獲得獎勵。2015年至2017年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4499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建設理論的重要創新。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積累了許多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特色經驗。文化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和《博物館條例》頒布實施。各地積極豐富優質公共文化產品,推動文化惠民成果落到實處,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養。1979年至2017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流通人次從7787萬增加到7.45億,文化館(站)舉辦活動次數從12.7萬次增加到194.4萬次。文物機構參觀人次從2001年的1.13億增加到2017年的11.48億。借助群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走基層等活動,將優秀文藝作品送到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2017年,赴農村演出184.4萬場,是改革開放之初的8.5倍,農村觀眾達8.3億人次。

    文物和古籍保護利用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博物館條例》等6部行政法規頒布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制定出臺,文物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系統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努力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文物工作形成了“由搶救性保護為主向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整體保護轉變”的工作理念。文物普查全面推開,文物資源逐步實現家底摸清。文物、古籍等名錄體系逐步建立,保護制度更加健全。文物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一系列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穩步實施,館藏文物保存展示條件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狀況明顯改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等深入實施,古籍保護得到切實加強。文物資源逐步“活”起來,文物宣傳普及工作廣泛開展,每年覆蓋受眾上億人次。

    非遺保護傳承水平不斷提升

    改革開放40年來,從以民俗、民族民間文化為重點的記錄、保護,到非遺保護體系的全面建立,再到傳承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生活也因為非遺變得更加精彩。“見人見物見生活”“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等非遺保護理念不斷深化,非遺保護工作在鞏固搶救保護成果的基礎上,進入到提升非遺保護水平、增強傳承實踐活力的新階段。由法規體系、名錄制度、記錄研究、傳承實踐等構成的非遺保護工作格局日趨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實施,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逐步形成我國非遺資源完整的信息檔案,非遺分類保護體系不斷完善。自2013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非遺保護經費53億元,地方財政累計投入非遺保護經費39億元。中央安排12.7億元建設175個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從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截至今年12月10日,全國110余所院校積極參與了“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累計舉辦研培590期,學員達2.5萬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訓,參與者達7.1萬人次。

    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民間自發興起到政府自覺推動的發展歷程。2009年,國務院出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國家戰略。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文化系統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強化引導、規范和服務職能,逐步探索出一條既遵循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內在規律,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客觀要求的文化產業發展道路。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工作蓬勃開展,不僅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且使文化市場的空間和發展潛力得以充分顯現。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成為當前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的主產品。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3.6萬家增長到目前的5.9萬家。文化產業總量規模顯著提升,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04年的344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5462億元,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文化科技融合力度持續加大

    打開手機就能購買電影票、戲票,戴上VR眼鏡就“走進”了游戲場景,博物館的新媒體互動展示精美又有趣,節慶晚會的高科技應用讓人大呼過癮……當下,文化科技融合的觀念深入人心,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34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有效整合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現代服務業城市及示范基地等優勢資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載體。2014年以來,18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獲得認定,成為文化行業凝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組織科學技術開發、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形成了由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為龍頭,以年度項目為主體,以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文庫項目、部級委托項目為補充的項目資助體系。

    市場培育監管協調推進

    文化市場從零散經營起步,業態不斷豐富、形態日趨多元、渠道日益廣泛,逐步形成以娛樂、演出、藝術品等傳統市場和網絡游戲、動漫等新興市場為主體的文化市場體系。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文化系統積極探索文化市場管理規律,逐步形成了“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的工作理念,放寬市場準入、主動服務引導、強化執法監督,推動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文化市場管理政策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加快構建,各領域文化市場活力得到有效釋放,新業態、新主體、新群體不斷出現。文化市場行業監管不斷加強。綜合執法改革成效顯著,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執法隊伍不斷壯大。

    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日益活躍

    從1949年到1965年,我國年均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僅100余項,參與人數400余人。2017年,文化系統共審批對外文化交流項目1629項,人員交流23158次,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年均人次超過改革開放前30年人次的總和。近年來,對外文化交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外交中的地位不斷凸顯,逐步從官方交流為主擴大到官方和民間并舉、交流和貿易并重。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有力服務外交大局。覆蓋全球的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網絡初步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不斷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積極參與多邊文化合作機制,我國在文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大型文化年(節)活動、“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蓬勃發展,成為全方位展示中華文化精粹和國家形象的重要平臺。對港澳臺文化工作堅持面向青少年、面向基層拓展交流方式,凝心聚力、增進認同。

    政府文化投入效果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文化事業費由1978年的4.44億元增至2017年的855.80億元,增長了192.7倍,年均增長14.4%,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實施了“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等多個文化項目,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1978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1256個,文化館(站)2840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面積和群眾文化設施面積分別為9.0平方米和31.2平方米。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66個、文化館(站)44521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面積和群眾文化設施面積分別為109.0平方米和295.4平方米,是1978年的12.1倍和9.5倍。與此同時,國家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平安故宮”工程、中央歌劇院劇場工程等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公共文化領域的基礎設施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加強文化領域制度建設,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將文化建設放在改革開放的整體格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之中系統推進,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站在新時代的發展起點上,深刻認識40年的創造性探索所形成的文化建設寶貴經驗,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繁榮,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繼續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久久99精品视频|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