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文藝創作亮點紛呈
2018年中國的文化藝術創作情況如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行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藝術創作情況。據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明文軍介紹,2018年藝術創作呈現出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提升文藝原創力、精心開展系列藝術活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等若干特點。
2018年,在舞臺藝術方面,通過新創、復排演出和鼓勵移植等方式,全國推出重點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近50部,涌現出京劇《紅軍故事》、話劇《船歌》《賽罕長歌》、兒童劇《鷸·蚌·魚》《北京童謠》、滬劇《敦煌女兒》、豫劇《重渡溝》、黃梅戲《老支書》、舞劇《天路》、交響音樂會《浦東交響》、民族歌劇《命運》等優秀現實題材作品。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組織了中共十八大以來創作的共243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的演出,場次超過600場。美術方面,以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現實題材為主要內容,組織實施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將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第一批優秀作品。
明文軍表示,2018年,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西部及少數民族地區藝術創作提升計劃、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戲曲振興工程、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劇本扶持工程、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等工程項目的實施和推進下,文藝原創力不斷得到提升。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摸索中,2018年,一些地區將藝術元素融入旅游產品開發和城市形象打造,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的故鄉江西撫州市深入挖掘當地戲曲文化資源,成功舉辦了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啟動了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三翁戲曲小鎮等戲曲生態文化保護試驗基地建設,力求把撫州打造成“寫戲、演戲、唱戲、評戲、看戲”的“戲曲城市”,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