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走過的路
第一次到阿壩,是15年前重走長征路。
2021-07-05
-
鄧玉華:天上飛來金絲鳥,嶺上開遍映山紅
79歲的她與紅歌結下一世情緣。
2021-07-03
-
一朝湖水竟成仁
微山島對岸有一個六七百人的小村莊,叫里張阿村,向東三四里是津浦鐵路,向北20里是棗莊薛城(臨城),與二湖涯上眾多村落一樣都是典型的湖村。
2021-07-02
-
“新青年”的來信
6月19日下午,在濛濛細雨中,我第一次瞻仰上海龍華革命烈士陵園,第一次走近這里的英雄。
2021-07-02
-
入黨
我十七歲入黨。
2021-07-02
-
從《長征》到《紅星照耀中國》再閃亮
2000年秋天,朋友王瑛來電話跟我聊一部書稿,她是《解放軍文藝》的主編。
2021-07-02
-
我認識的地下黨員楊子健
很多人都看過北京電影制片廠發行的電影《糧食》,影片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率領群眾搗毀日寇的糧庫,上萬斤糧食一夜之間重回農民手里。
2021-07-02
-
《朔方》2021年第7期|李德明:塞上逐鹿,解放寧夏
塞上逐鹿,解放寧夏 1949年,毛澤東親筆為新華社撰寫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說:“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斗中徹底地推翻掉。
2021-07-02
-
誓詞的意義
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南郊鳳凰山東麓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高38.15米,塔身正面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四周的圍廊上,鐫刻著三萬多名烈士的名字。
2021-07-02
-
讀山河
六月下旬,夏至時節。
2021-07-02
-
紅色百年話桑樓
前不久,我來到溫州市轄下的瑞安,探訪一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并不出名,卻很有代表性的地點話桑樓,1926年11月,第一個 “中共瑞安黨小組”成立于此。
2021-07-02
-
“紅色”《新民報》
《新民晚報》的前身《新民報》有著很深的“紅色血脈”:它曾聘請多位共產黨作家編輯副刊,曾多次刊登來自延安方面的詩文、消息,并且吸納、隱蔽了大量的地下黨員。
2021-07-01
-
百年恰青春
每一次來到這里,總是心潮澎湃,情難自抑。
2021-07-01
-
在創作中學習和感悟紅色歷史
作為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我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長大,切身體會到了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這30多年來天翻地覆、日漸富強、日漸有國際影響力的變化。
2021-07-01
-
留痕在心
我能夠清晰地記事,大概是5歲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
2021-07-01
-
紀念日
我喊您什么呢 兄弟 還是叔叔 我在八歲時 看到您的名字下面寫著十八歲 直到我長過十八歲 長過您 我成了姐姐 后來,成了阿姨 血浸入土地,包括您的 換來現在所有的燦爛 您的年齡被時間一遍遍撫摸 卻不敢擅自更改 您仍然沒能再長一些 直到我以母親的目光打量您 心,很疼…….
2021-07-01
-
想起《回延安》
七里鋪的嗩吶南橋的鑼, 賀敬之那年回來過。
2021-07-01
-
騎白馬的彭湃來到什石洋村
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進程中,廣東的黨組織和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為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07-01
-
雄安妙手 錦繡可期
1 城市太大了,也會鬧病,叫“大城市病”。
2021-07-01
-
銅鼓山的暖色
4月,去銅鼓山登高。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