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葉廷芳先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我一直都在努力去做一切我能做的事情。
-
德語文學專家葉廷芳逝世
2021年9月27日6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德語文學專家葉廷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
李景端:新視角觀察翻譯的三個維度
評價翻譯,人們通常會想起嚴復提出的“信、達、雅”這三個標準。
-
王曄、汪天艾、btr談翻譯
等待心靈的涌浪 王 曄 文學翻譯絕非一個男孩對翻譯家母親說的那句話:“媽媽,你不就是把中文換成瑞典文嗎?”將莫言等眾多中國小說家的作品譯成瑞典文的翻譯家陳安娜女士跟我提起過:“我兒子以為文學翻譯簡單得很呢。
2021-09-22
-
十年蹤跡十年心
2010年秋,我在專業課上讀到一首詩,第一行是“如果人能說出他愛的”,詩人的名字很陌生:路易斯·塞爾努達。
關鍵詞:  汪天艾2021-09-22
-
不可譯總是迷人的
1.翻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是我作為譯者的總原則。
關鍵詞:  btr2021-09-22
-
等待心靈的涌浪
文學翻譯絕非一個男孩對翻譯家母親說的那句話:“媽媽,你不就是把中文換成瑞典文嗎?”將莫言等眾多中國小說家的作品譯成瑞典文的翻譯家陳安娜女士跟我提起過:“我兒子以為文學翻譯簡單得很呢。
-
漫議今昔職業翻譯家
他們曾有光鮮時光,也受過冷落遭遇,此后又異軍突起。
關鍵詞:  翻譯家2021-09-22
-
金隄先生瑣憶
金隄贈送作者鄭鐵生的照片賀年卡 金隄先生以翻譯世界名著《尤利西斯》而聞名于世,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也是他逝世13周年。
關鍵詞:  金隄2021-09-21
-
梅益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晚年的梅益 李金華攝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出版的梅益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封面與內文插圖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關鍵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2021-09-17
-
譯可譯 非常譯
我們現在不能產生嚴格意義上的翻譯大家,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能夠傾其一生做文學翻譯的人,幾乎沒有了。
2021-09-07
-
將好劇本留給世界
作家出版社自2018年6月推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選》第一輯之后,最近又隆重推出其第二輯和第三輯,包括克里斯托弗·馬洛、托馬斯·基德、托馬斯·米德爾頓、本·瓊森、約翰·韋伯斯特等劇作家的二十部劇作,計一百余萬字。
2021-09-06
-
《新九葉·譯詩集》:詩人譯詩,呈現7個語種13位世界詩人
九葉詩派是20世紀中國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又被稱為“中國新詩派”。
關鍵詞:  《新九葉·譯詩集》2021-09-03
-
呂福克的苦吟與推敲:以翻譯為徑展示詩意中國
《絲扇——中國古典詩歌》 張楊攝 呂福克 張楊 攝 德國漢學家、翻譯家呂福克是當代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唐詩德譯者之一。
關鍵詞:  呂福克2021-09-02
-
翻譯家羅玉君:譯書一生
熟悉法國文學的讀者,對十九世紀經典文學的翻譯名家一定不會陌生,林紓、傅雷、李健吾、李青崖、聞家駟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后,是一種期望用文學啟迪民智、用文學陶冶民心,甚至用文字的力量拯救民族的期盼。
關鍵詞:  羅玉君2021-08-27
-
什么是譯者?什么是成功的譯者?
譯者從來就是隱形的存在。
2021-08-27
-
翻譯的歷史與翻譯的地理
我對周煦良的興趣,好像是從他譯的毛姆開始的。
關鍵詞:  翻譯2021-08-27
-
伊利亞茲·斯巴修:“中國哲學給我前所未有觸動”
不久前,我翻譯的老子著作《道德經》在阿爾巴尼亞出版,受到當地讀者、學者和媒體的好評。
-
劉文飛、傅小平:寫詩的人不一定要有信仰,但一定要信仰詩歌
“白銀時代與蘇聯文學之間有一個意識形態意義上的強行切割,但文學和文化上的傳承卻是始終沒有間斷的,也不可能被完全切割。
-
安·希黛兒談《花神的女兒》:女性與植物學的探究之旅
【編者按】植物學盛行于18、19世紀的歐洲,遠航探險將異國標本從世界遙遠的角落帶回歐洲,激發了人們對自然知識的廣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