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沃斯的文壇余韻
《金銀島》書影與作者斯蒂文森 達沃斯是瑞士東南格里松州的一個鄉野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風景秀麗,空氣新鮮,聞名遐邇。
2023-06-07
-
大江健三郎給予我的教益
我要談及的是,大江健三郎給予我的教益。
關鍵詞:  大江健三郎2023-06-06
-
在無垠黑暗中抽出綠色的芽
韓國作家韓江的小說總是著力于從人與人一段關系的表層下,發掘出深層的人性和價值,“隱喻”因此成為她作品中最常用的手法。
2023-06-06
-
走出部落與族群——讀恩古吉自傳三部曲
摘要:當代非洲內陸的部落、族裔沖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判定為殖民主義后遺癥,是一個值得辨析的議題。
2023-06-06
-
《彌爾頓傳》:病眼雖枯心未碎
學界一般把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1608-1674)的生平和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608-1639),自十七歲進入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畢業后沒有參加工作,而是隨家人搬遷至位于伯克郡的霍頓村,彌爾頓在此居住了五年,把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上,并且“繼續顯然已經著手的學術研究”(《彌爾頓傳》,95頁,以下引用此書僅標注頁碼)。
2023-06-05
-
格萊特的《中國故事集》與18世紀歐亞文化交流
中國文學的西傳肇始于18世紀,這個時期被譯入歐洲語言的中國作品包括《玉嬌梨》(1700年左右就有了意大利語翻譯手稿)、《今古奇觀》中的三個故事、《詩經》、《趙氏孤兒》和《好逑傳》。
2023-06-04
-
這一次,水龍頭不再滴水
《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在美國出版后,翁貝托·埃科在訪談里說,這部作品講述的是意大利以及一代意大利人的故事,如果外國讀者不喜歡,他會非常理解。
2023-06-01
-
蕾切爾·卡森:海風下,尋尋覓覓
蕾切爾·卡森原本是位海洋生物學家,心系浩瀚深邃的大海,關切依海而棲的生靈萬物,其《海風下》《我們周圍的海洋》和《海的邊緣》被稱為“海洋三部曲”。
2023-05-31
-
《約翰生傳》中關于中國的幾條記載
著名英國文學研究專家、南京大學已故教授范存忠先生的《英國文學論集》里收有“鮑士韋爾的《約翰遜傳》”一文,文章于鮑士韋爾(今譯鮑斯威爾)之為人、才華及與傳主約翰遜(今譯約翰生)之間的關系所述極詳;對《約翰生傳》這部“近代的”傳記之顯著特點及重要意義作了說明。
2023-05-31
-
安妮·埃爾諾:回到伊沃托,回到記憶之城
2022年,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她“勇敢又確切地書寫從個人記憶中挖掘出的根源,疏離以及集體約束”。
2023-05-29
-
達蒙·加爾格特《承諾》:沒有愛就沒有未來
南非作家達蒙·加爾格特(Damon Galgut)憑借其第九部小說《承諾》(The Promise)入圍2021年布克獎并最終拔得頭籌。
2023-05-29
-
日記中的伍爾夫:女性主義先鋒的微小時刻
與傳記相比,閱讀日記,更有一種赤裸的“偷窺感”。
關鍵詞:  伍爾夫2023-05-26
-
我們都是客鄉人
同樣是將詩意的藥劑注射入小說的靜脈,同樣是將歷史的創傷潛藏于優雅文體的冰面下,同樣是關乎一個固定空間內時間的糾纏,《客鄉》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它的體量是那么的輕薄,重量卻又是這般的厚沉。
2023-05-26
-
想起四十多年前那股學術的力量
《中國的日本學研究——嚴紹璗先生紀念文集》葛繼勇 執行主編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我保留了一份四十多年前(1981)的聽課記錄,這是在北大古典文獻專業讀書時,我聽嚴紹璗先生講《文獻中所見日本古史及其他》和《日本傳統中的漢學與漢籍》兩課時的筆記。
-
太宰治的“喪”與“明快”——《女生徒》譯后
2015年離開供職三十多年的譯林出版社正式開始退休生活后,同事勸我譯點東西,乃至直接建議我在日本近現代名著中選一選值得重譯的作品。
2023-05-17
-
杜拉斯的A面、B面和N面
受制于個人經驗的有限性,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難免會出現偏差,甚至謬誤,經由這種閱讀體驗所構建的作者形象也難免帶有主觀、片面的色彩。
關鍵詞:  杜拉斯2023-05-15
-
給死亡以“生之解答”
《群星之悲》是宮本輝的第三部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七篇作品。
2023-05-15
-
一個搖搖晃晃的大師
寫托馬斯·曼,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2023-05-15
-
一個昂首離開戰場的人
被譽為美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父的海明威在短篇小說上的成就可以說是超群的。
-
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的幽靈依然在全世界游蕩
一 關于這部書的作者,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曾經這樣寫道: 一場革命產生的最重要的藝術作品,就是它所產生的人物。
關鍵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