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文學觀念下的古典重釋重構
運用現代觀念對中國古典小說進行重釋重構,是“五四”以降文學研究和活動的一個重要面向。
2024-01-30
-
高曉聲“偷”學做竹籃
20世紀60年代初,高曉聲被安排到三河口中學教了3年書,又被安排到位于三河口鄉西南的一個西姚大隊學習勞動。
2024-01-30
-
蘇北:曾讓汪曾祺感動的“天下第一汪迷”
蘇北,本名陳立新,1962年生人,長于安徽天長,散文家。
2024-01-30
-
1949年,是誰邀請老舍回國?
原標題:老舍回國邀請函實考 1949年4月,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第一次會議中國代表團成員致老舍信函,現藏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 無論從作品的深度與廣度,還是從作品的國內外影響力上看,老舍都堪稱中國20世紀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024-01-29
-
興膳宏先生二三事
2023年10月17日,接到朋友發來的興膳宏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吃驚。
2024-01-29
-
紀念孫玉石:藍旗營的夜色
孫玉石先生與本文作者在家中 這些年藍旗營的房子大體上沒什么變化,小館子是一茬茬換,早些年吃過的紅辣仔不見了,更不用提像嘉禾藝苑那樣剎那興亡的茶吧,二十年前就消失了。
2024-01-29
-
張惠:懷念王飚先生
王飚(1944-2024) 早上收到師母的微信,點開沒讀完一行,大顆大顆的眼淚就砸下來。
2024-01-26
-
錢鍾書先生的一封信
文灼非(右)與錢鍾書先生合影 錢鍾書致文灼非書信一封 日前,在成都發現了一封錢鍾書的書信,勾起了1985年錢鍾書先生接待港大學生的一段往事。
2024-01-26
-
陶慕寧:麯糵相依伴浮生
“平生耽綠蟻,半道入青樓。
2024-01-26
-
雪藏七十年后面世 柳青遺稿有著怎樣的斷舍離?
柳青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版過《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3部長篇小說。
2024-01-26
-
“為學術”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忠實記錄”是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中逐漸形成的經驗原則。
2024-01-26
-
《青海湖》2024年第1期刊發昌耀兩篇未刊稿
昌耀未刊稿(二題) 昌 耀 在理發店的一次歷險 *題目為編輯所加 下面,我要講到的事件,我至今印象深刻,讓我隱隱感到人性的卑怯與無能,以為可比之于一次歷險。
2024-01-25
-
日記里的近現代教育史
大約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記、書信這類私人文獻越來越受關注,出版界也很樂于推動它們的出版。
2024-01-25
-
文人與“小鳥天堂”
1933年6月初,巴金造訪廣東省新會縣。
2024-01-25
-
周有光借學費上大學
1923年,17歲的周有光報考了免費的師范學校,畢竟家庭貧困是一個重大障礙;可是心有不甘的小伙子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參加了號稱當時“最好的大學”圣約翰大學的考試,還真考上了。
2024-01-25
-
李炳銀:路遙何以崇高和偉大
路遙逝世30多年了。
2024-01-24
-
佚信中尋找茅盾創作電影劇本的答案
茅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創作過電影劇本,但過去茅盾研究界只有一些片言只語的傳說,茅盾在什么時候收集材料?什么時候創作?都沒有明確回答,一些茅盾年譜也沒有明確記載。
2024-01-24
-
雷頤:我與“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與大多數“七七”“七八”級同學一樣,我也是上大學后、已經二十幾歲才開始學英語的。
2024-01-24
-
林微音和魯迅的論戰始末
2023年11月6日,筆者在《五色土》刊發的《林徽因改名始末:才女光芒下的“普通人”林微音》一文中,試圖重新解讀“林徽因改名”這樁現代文學史上的公案,為“普通人”林微音說兩句公道話。
2024-01-23
-
啟明晨星——風云際會的新文化運動先驅者們
箭桿胡同20號是一座不大的院落,隱身在東華門大街北側曲折幽靜的胡同深處。
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