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替人代筆
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汪曾祺因為文章寫得好,常替人代筆。
2024-02-22
-
《圍城》里的信函書寫
《圍城》里的信函書寫,細細尋按,共有十一處,有的一處一函,有的一處兩函。
2024-02-21
-
周松芳:顧頡剛廣州宴游記
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曾自謂其流連詩酒,很多是出于工作需要,比如1944年在重慶時,每月四千元的《文史雜志》主編費,便基本用于跟作者在餐館見面談稿子了。
2024-02-20
-
魯迅“抄書”,使他取得巨大成就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
2024-02-20
-
皮名舉的博士論文
汪曾祺在他那篇回憶西南聯大生活的著名文章中提到過一個有趣的細節:他在“西洋通史”課上提交了一張規定的馬其頓國地圖作為作業,老師看后批了兩行字:“閣下之地圖美術價值甚高,科學價值全無。
2024-02-20
-
末代洋帝師
溥儀(左三)、溥杰(右二)和婉容的弟弟潤麒(右一)打完網球后,在紫禁城御花園閣樓二層與帝師莊士敦(左四)合影。
2024-02-20
-
百年幾何事 人生一卷詩——蘇步青的詩情與詩思
從志學之年到耄耋之年,數學泰斗蘇步青一生創作了數百首詩詞。
2024-02-19
-
編輯《藝苑掇英》的日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下文簡稱“人美”)復社,在上海美術館工作兩年多的我又調回人美。
2024-02-19
-
勇于擔當的蔡玉洗
一九八六年的鳳凰文藝出版社文學編輯部。
2024-02-19
-
陳漱渝:關于“隨筆”的隨筆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雜志叫《隨筆》,一九七九年創刊,至今已出二百六十多期,享有“南有《隨筆》,北有《讀書》”的美譽。
2024-02-18
-
楊憲益先生的詩、酒、情
“卅載辛勤真譯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2024-02-18
-
周松芳:譚延闿吃西餐
譚延闿的譚府菜,未必味甲民國,一定聲甲民國。
2024-02-18
-
雷鋒的六個春節
雷鋒盡管只度過了22個春節,但是他卻深深扎根于一代代中國人的人生記憶中。
2024-02-18
-
愛因斯坦在上海
愛因斯坦在上海 曾經在手機上刷到作家莫言的一個視頻,他說:“假如我得的是諾貝爾物理獎,你看我還會不會低調,說不定我會非常張揚,因為這是我的發現,已經被實驗證明,這個定理就存在,存在宇宙里面,誰如不服你也來一個……”莫言的這段話,不由讓我想起了與上海有過兩次相遇的愛因斯坦。
2024-02-08
-
老舍盼過年
作家老舍小時候家里情況并不好,他回憶說平時就是吃苞米面餅子、小米飯,連面食也吃不到,更不要說肉食了。
2024-02-08
-
梁漱溟過年不休息
1936年除夕將至,眾人都計劃著和家人如何過一個開心快樂的團圓年,可梁漱溟此時卻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從北平出發,只身前往廣州作講演。
2024-02-08
-
中國年里的多彩魯迅
甲辰龍年臨近,江南好多鄉鎮村落的大小曬場上碼起一排排年糕、麻糍,農戶家屋前院內掛著臘味,各大老字號年貨店外,新老顧客在春寒料峭中裹著厚外套排起了長隊,久違的熱鬧年味又濃起來了。
2024-02-08
-
高曉聲奮筆迎新春
1980年6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曉聲的《七九小說集》,共12萬字。
2024-02-08
-
百年前逛頤和園需執照
頤和園是清廷最后修建的一座行宮御苑,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景區,以佛香閣為中心,在西山群峰的背景下,又有玉泉寶塔與萬壽山上的建筑群體遙相呼應,水天之間形成了極具中國山水園林特色的美妙景觀,也是北京必逛的景點之一。
2024-02-07
-
林賢治:王得后,從研究室到十字街頭
一、拱廊:通往“立人”之路 五四過后,學界頗有人提倡“踱進研究室”,意即把研究室當作動蕩時代的一塊飛地。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