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現代”: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新特征
21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和網絡文學迅猛發展,使傳統文學從生產、流通到接受的整個過程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網絡文學所具有的多媒體性、超鏈接性、跨界性等特性使得原有的分析話語和理論失效。
2018-01-10
-
回到中國問題 推進中國學術
我們審視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大趨勢,首務在于秉持“回到中國問題,推進中國學術”的宗旨,立定腳跟、接住地氣,放出眼光、面向未來,從而在觀念、理論、話語、論爭、方法等方面形成獨具特色的思想路徑和充滿活力的理論建樹。
2018-01-10
-
新時代文學的超越 離不開時代精神的引領
我們知道,作家的成長離不開地域文化的滋養,文學創作必須首先解決如何認識腳下的土地這類問題,地域因素與其特定的文化品質,一定會為文學打上與生俱來的烙印。
2018-01-10
-
生活貼得近,創作拉得開
文藝創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但最重要的是,就算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你真的寫出好的東西來了嗎?這就要從根本上解決思想觀念和藝術態度的問題。
2018-01-09
-
親近傳統如何避免附庸風雅
一味消費傳統文藝,易將傳統文藝置于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尷尬境地,敗壞傳統文藝聲名,褻瀆傳統文藝尊嚴。
2018-01-09
-
文藝評論的新氣象、新期待
“不但剪除惡草,還得灌溉佳花”——在文藝生產中,文藝評論充當著評價、督導的角色;在文藝接受過程中,文藝評論又是受眾的引路人,培養、提升著他們的文藝識別能力。
2018-01-08
-
文化自信的本質與當代意義
●傳統是非常重要的。
2018-01-08
-
從“國語”、“國文”到“語文”
章太炎嘗云:“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
2018-01-05
-
堅定文化自信 促進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8-01-05
-
為新時代放歌 創造詩歌新輝煌
當下的新詩創作,總體趨勢是好的,百花齊放、欣欣向榮,充滿生機與活力。
2018-01-05
-
《擺脫貧困》的治國要略與傳承
《擺脫貧困》(福建人民出版社)最早出版于1992年,它是習近平1988年到1990年擔任中共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時29篇重要講話和文章的合集。
2018-01-05
-
2017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偉大的事業,偉大的變革,必定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向前推進。
2018-01-04
-
“史、論、釋”——中國古文論研究的理論自覺
研究古文論的學人多少都懷有焦慮。
2018-01-03
-
薛永武:影響中國中外文學理論研究的主體性原因
摘 要:本文圍繞影響我國中外文學理論研究的主體性因素入手,認為影響研究中外文論的主要主體性原因是研究者的學術視野不夠寬廣, 缺乏文學創作體驗, 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批評不夠, 與作家缺乏必要的交流, 過于追求從理論到理論的抽象思辨, 缺乏理論的融會貫通性, 盲目崇拜西方后現代文論, 過于迷戀中國古代文論, 缺乏沉潛的學術心態。
2018-01-03
-
以更多優秀的作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全黨全社會以百倍的熱情學習、貫徹會議精神。
2018-01-03
-
寫作新時代的新史詩
近幾年來,我以現實主義的文學標準作為自己的指導:寫現實題材,寫時代之變,寫當下中國人的愛與痛,寫現世里的滄海桑田。
2018-01-03
-
中國文學豐富民族精神文化內涵 壯大文學創作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8-01-02
-
文化自信:當代文藝工作的底氣與靈魂
內容提要:文化自信為文藝工作注入了底氣和靈魂,弘揚傳統文化、彰顯時代精神已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識。
2018-01-02
-
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理論品格
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這樣一個大的理論框架中來理解和認識,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確立文化自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和中國形象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
2018-01-02
-
用文學守護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本就是一句特別有文學氣息的話。
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