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從“國語”、“國文”到“語文”
    來源:文匯報 | 王風  2018年01月05日12:34

    章太炎嘗云:“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文學革命”百年來,“近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經歷了由當下而歷史,逐漸經典化、知識化、學科化的歷程,并帶來關于其范圍和內涵的多樣理解。

    與近代西方“語音中心主義”趨向相比,漢民族乃至整個東亞漢字圈的語文傳統更注重書寫,在書寫文字統一性(“書同文”)的同時保持口語多元。時至晚清,這一格局在“言文一致”、“國語統一”等外來觀念影響下遭遇挑戰。“文學革命”也伴隨著“書寫語言”的變革,這一進程綿延至今。所謂“書寫”,包括了文學語言、文法、文類、文體、語體、音韻、詞匯、文字、段落、標點等諸多方面。本刊擇選2017年9月在北京大學舉辦“現代文學與書寫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部分論文,及相關文章,試圖在此返回“書寫”,從語言形式的角度呈現“文學革命”的內在肌理。

    現代漢語詞匯中的“國語”、“國文”,實際來源于“和制漢語”。歷史上“國語”一詞,一般是北方游牧狩獵民族,進入中原并取得統治權后,指稱本民族語言的專稱。早到北魏,晚至金、元,都將被漢人視為“夷語”、“胡語”的本族語,稱為“國語”。而制作文字,如元朝,則稱“國書”。有清一代,滿語、滿文亦稱為“國語”、“國書”。相對的,漢人使用的語言文字則稱“漢語”、“漢文”。這些詞匯的分別是統治權合法性的一種宣示。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教育體制經歷了極為劇烈的變化。實行1300年的科舉制難以為繼,主要以日本學制為藍本,西方教育制度被介紹到中國,“和制漢語”的課程名稱,像“國語”、“國文學”、“國文”等等,在翻譯文本里開始出現。不過在最初,漢語語境中的禁忌,還是得到嚴格的遵守。比如梁啟超介紹日本師范課程時,特地在“國語”之下,注明“謂倭文倭語”[《論學校四(變法通議三之四)》,《時務報》第十五冊]。而到庚子事變以后,各官方文件,涉及“國文”、“國語”,都被改寫為“詞章”、“官話”、“中國文學”、“中國文辭”等等。

    到宣統年間,在立憲運動中新成立的資政院里,涉及漢語拼音化問題的各種文件,不斷出現“國語”一詞,指的則是漢語而非滿語。晚清拼音化運動延續到民國二年(1913),則由“讀音統一會”制定了國音字母,“國音”的出現,使得“國語”首先在語音層面上獲得了統一。

    而當時的“國文”,則與“國語”并無關聯。民國初年教育部雖然強調首先教授“近世文”,但基本還是延續晚清以來,桐城派“古文”的旨趣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外加一些詩賦。即便“近世文”,大體也是當時的“報章文字”,以今天的眼光看仍屬淺近文言(陳爾杰:《“古文”怎樣成為“國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2期)。古典白話雖有上千年的歷史,也并未納入教授范疇。

    1916至1917年,“國語運動”和“文學革命”幾乎同時展開。“國語運動”的中心在當時北洋政府教育部,意在推動“國語”全面進入中小學教育。“文學革命”則以北京大學的《新青年》為陣營,首先著眼于文學寫作中以白話替代文言。這兩個運動一開始并無交集,隨后通過蔡元培取得聯系。以胡適、魯迅、周作人為代表的作家,很快創作出一批前所未有的白話作品。并以“人的文學”為價值核心,開始建立“新文學”的傳統。而黎錦熙等所推動的“國語運動”,也在幾年后獲得成功,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國:“自本年秋季起,凡國民學校一二年級,先改國文為語體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教育部又發出通告,規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改編的教科書一律廢止。

    政令迅速帶來市場效應,也就在這一年,商務印書館印行《新體國語教科書》(八冊),以“國語”為旗幟。緊接著,效應延續到中學,商務印書館同年又出版了《中等學校用白話文范》(四冊)。隨后的中學教材,文言作品之外,白話作品也獲得或多或少的篇幅。而這些白話作品中,文學作家剛創作不久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學教材中,占據越來越重的分量。

    作為明顯的標志,比如梁啟超,在1920年代的中學教材白話作品中,幾乎是選文最多的作家,與胡適、蔡元培、周作人同屬一個級別。而到1930年代,他幾乎消失。這個時期的教材,白話文作品,周作人、胡適、魯迅、朱自清、葉紹鈞等,成為最穩定,也是數量最多的入選作家。新文學作品成為占據統治地位的白話“正統”。另一方面,各個作家文學地位的確立、政治傾向的變化,也在影響著其作品的被選擇,“1920年代,教科書中魯迅作品數量不及周作人、胡適等人的作品多;1930年代,周作人、魯迅作品旗鼓相當,胡適作品大幅下降。1940年代,周作人作品從教材中消失,胡適作品除……少量翻譯外,也不再出現,而魯迅卻成為教材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作者之一”(李斌:《魯迅作品在民國中學教材中的位置與功能》,《中國現代文學論叢》第10卷第2期)。胡適作品的下降,在于其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不再顯著。周作人抗戰后的“落水”,顯然是其作品突然消失的原因。而魯迅,其選文其實集中于前期,以《吶喊》為代表的作品高度經典化,其“左轉”后的后期作品并未被大量選錄。

    相對于中小學“國語”教育分量的不斷加重,民國時期,新文學進入大學講堂則顯得非常艱難。早在1922年,周作人便進入剛創辦不久的燕京大學,主持國文系的現代文學組,開設新文學課程,但那是由于校長司徒雷登的個人旨趣。其后晚到1929年,朱自清、楊振聲才在清華大學中文系開設“中國新文學研究”、“新文學習作”,與當時校長羅家倫原是新文化運動干將,楊振聲掌握清華文科實權不無關系。而1936年廢名在北京大學開設“現代文藝”,則來自于當時文學院院長兼任國文系主任胡適的直接安排。這些課程的開設,大體都有很具體的人事原因。1930年代其他高校零星開設的新文學課程,以及1940年代如西南聯大沈從文開設的包括新文學寫作訓練等課程,幾乎沒有被定為必修課的。相對于古典文學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新文學是非常邊緣的。

    這種局面在1949年后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文學與文藝學、民間文學一起,成為極其重要的核心課程。當然對其性質的解釋,必須受到事先約束。1951年《“中國新文學史”教學大綱(初稿)》規定,“新文學不是‘白話文學’‘國語文學’‘人的文學’‘平民的文學’等等”,“新文學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學”。由此“新文學”成了《新民主主義論》的文學注釋(王風:《為什么要有近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1期)。至于文學史中作家的地位,也必須遵循“魯郭茅巴老曹”這樣給定的次序安排,此外則有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反革命、漢奸之分。自然,隨著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作家從文學史敘述中消失,最后幾乎只有魯迅。

    而到“文革”以后,則經歷了一個相反的過程。盡管“魯郭茅巴老曹”的格局依然保存,但具體評價已有差別。郁達夫、丁玲、沈從文、胡風、周作人、錢鍾書、張愛玲等等,一個一個作家回歸到文學史中來。而作為被閱讀對象,很可能魯迅、周作人、沈從文、張愛玲是最廣泛的。

    新文學在中小學課本中的存在,自然也經歷了相似但更嚴格的過程。1950年,“國語”、“國文”兩個概念被取消,合并改稱為“語文”。這個課程承擔了語言訓練、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規范等諸多任務,選擇文本成為極為繁復、謹慎的工作。除魯迅以外,所有入選作品都經過精心刪節、改動。

    “文革”以后諸多新文學作家重新被選入教材,不過類似周作人、張愛玲這樣的作家,因為漢奸的身份或者嫌疑,仍然難以通過。而最牽動社會神經的,還是魯迅。從1940年代延安時期開始,教材中的魯迅從來是僅次于毛澤東的存在,不過對其文本的選擇和解讀,也時時在變動中。這其中也可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變化。每度魯迅作品數量的增減,都會引起全社會激烈的爭論。這種敏感性,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他巨大的存在。

    (發表時有刪節。作者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91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