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為何青睞年度好書評選
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武漢方艙醫院那位躺在病床上安靜看書的年輕讀者,告訴了我們答案:閱讀能為我們打開一扇門。
-
當前現實題材創作藝術提高的一個“硬核”話題
回溯以魯迅為旗幟的現代文學新軍和肇始于解放區、新中國成立后才獲得全國規模發展的社會主義文學大軍走過來的歷史行程,我們會發現,這個文學史行程,和我國現代革命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建設、改革、完善的發展史,幾乎是重合的。
-
記錄生命經歷的磨難悲苦,更要書寫人性的溫暖和閃光
誠如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在詩里寫的:“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
“80后”作家研究:質疑、出路與價值
摘要: “80后”文學是新世紀以來重要的文學現象,但相關的研究還遭受著諸多質疑,這種代際劃分方式的合理性亟待論證。
2020-03-11
-
重提一種新的女性寫作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女性文學和女性寫作有了飛躍發展。
關鍵詞:  女性寫作2020-03-09
-
疫情之下中國詩歌的態度:書寫生命 拒絕假和偽
編輯手記 詩歌,在這個全民抗疫的春天里,成為不少人表達情感的載體。
-
當下女性寫作中的性別意識
在女性主義批評的語境中,“性別意識”特指“女性意識”,是女性在獲得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視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的主體意識。
2020-03-06
-
微暗的火與勇敢的心
文學不僅是記錄普通社會人生的微暗的火,也是與命運搏斗的每一位平凡英雄所擁有的勇敢的心。
2020-03-06
-
抗擊疫情與文學創作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從武漢引發并迅速蔓延開來,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2020-03-04
-
在“非虛構”挑戰下的報告文學
當下提到報告文學,總將其與“非虛構”對標,使二者互為假想敵。
2020-03-02
-
丁佳雯:在“非虛構”挑戰下的報告文學
當下提到報告文學,總將其與“非虛構”對標,使二者互為假想敵。
-
內心屏蔽:新世紀文學的外向化趨勢
摘要:新世紀文學在整體上表現出外向化的趨勢。
-
舉起探照燈,挑戰的是作家能否看清燈光外那片沉默之海
因為職業關系,作為編輯的我常把自己比成一位漁夫,坐在稿件河流的岸邊苦苦垂釣,希望能夠尋覓到一尾尾令人心動的小說之魚。
-
“現實”的可能性
小說書寫現實、書寫生活在諸多的文學愛好者、批評家和作家那里幾乎是一個完全“自明”的、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它自動呈前,如同我們不必追問呼吸一樣。
2020-02-28
-
談文學生活
一 關于文學的意義或者目的,普遍的定義是作家作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020-02-28
-
王春林:當下短篇小說在“以實寫虛”方面的得失
一般來說,我們往往會從文體的角度出發,把小說這一文學家族依照內容的豐厚與否以及篇幅的大小區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三大類。
-
寫下抗擊疫情銘文,是文學的責任
用文學書寫疫情,抵抗遺忘。
-
賬單、文學與鄉村
2019年柳青的《創業史》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這也許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基于不同的文學審美理念和偏好,《創業史》不一定在每個人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今天書寫鄉村的作家也極少追隨柳青的寫作,對其褒貶不一是文學閱讀公開的事實。
2020-02-19
-
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與當下價值
哲學范疇的憂患意識是指從客觀現實出發對不可知事物將造成的負面影響保持警覺和預判,對將要出現的風險和挑戰所帶來的消極作用做出預備和防范,其實質在于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規避或減少自然災害和社會危機的發生。
-
“要有光”:非常時期的抒情詩人
心術(油畫) 于超越 陳向 作 說不出的快樂浮現在它們那 人類的面孔上。